【國際夢工場】 Agatha Christie 《四巨頭》 改編的神級反高潮:這就是英式幽默(二) (Patreon)
Content
談及偵探女王 Agatha Christie 的失敗作品《四巨頭》,大概很多 Agatha Christie 迷,都覺得這本小說有點令人尷尬,也想過各種各樣的「完善」方案。終於,在剛提及這個英國電視劇集,大逆轉的結局出現了。由於感覺讚嘆,還是很希望寫出我的感受。
警告:以下含有劇透。
結局怎樣逆轉?佈局怎樣顛覆?
很簡單。先保留原作一切爛的劇情,基本上完封不動照搬,都是說有一個要統治世界、發動戰爭、發國難財的神秘組織「四巨頭」存在,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云云,甚至到了足以發動世界大戰的級別。劇情也依然要 Poirot 偵探假死來辦案,彷彿這個「犯罪團伙」和原著一樣,真的是那麼一回事。
直到最後一幕,才出現反高潮:
在改編版本,原來一切的「世界級大陰謀」,只不過是第四惡人「No 4」 -- 一位潦倒的舞台劇演員 -- 自己創作出來的騙局。他通過虛構一個所謂「四巨頭」的「國際恐怖組織集團」,而將自己列入其中,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出人頭地」、becoming somebody,去贏得心上人、也就是另一位舞台劇演員的芳心。
這樣心態的狂人,當然會有一些天才能力,自然會一方面精心設局,弄假成真。「No 4」在公眾人物當中找出所謂一、二、三號,把他/她們 set up 在一起,讓外界以為他們真的是一夥人,其實這幾個人反而是真正的無辜,這樣的佈局,非常精彩。「No 4」主動向新聞記者發佈訊息,利用記者要爆料的職業病,反而塑造了這個組織的真實性,同樣非常「貼地」。然而另一方面,這種天才人物的佈局難免過分誇張,誇張到難以令人入信的地步,所以才引起懷疑。這種懸念,同樣是原著所欠缺的。
結果,新版這樣解釋一切,反而天衣無縫,而又完全合乎邏輯。Poirot 也不用作出種種超越常態的推論,改為從一個狂人的幻想入手,就非常logical,還可以滲入心理學元素。讀過原著的人,一定會會心微笑。
特別介紹這一集,除了因為情節出人意表,也因為這反映了英國文化那種非常subtle的幽默感。一個本來被人嘲笑的結局,嘲笑的對象,忽然由作者變成作者筆下的兇手,巧妙地化黑為白,而又不令人反感,這其實是現代公關最擅長的 crisis management。
這又令我想起三十年前的禁片《基督最後的誘惑》,講述耶穌基督的「真實故事」,90%都是照搬《聖經》,只是在結尾結婚生子、變為凡人,但起承轉合,卻比神格化的《聖經》更切合人性。
高手始終在民間。
▶️ 莫理斯:解讀法國「怪盜亞森羅蘋」的現代致敬劇集《Lup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izx57h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