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偵探女王 Agatha Christie 的失敗作品《四巨頭》,大概很多 Agatha Christie 迷,都覺得這本小說有點令人尷尬,也想過各種各樣的「完善」方案。終於,在剛提及這個英國電視劇集,大逆轉的結局出現了。由於感覺讚嘆,還是很希望寫出我的感受。

警告:以下含有劇透。 

結局怎樣逆轉?佈局怎樣顛覆?

很簡單。先保留原作一切爛的劇情,基本上完封不動照搬,都是說有一個要統治世界、發動戰爭、發國難財的神秘組織「四巨頭」存在,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云云,甚至到了足以發動世界大戰的級別。劇情也依然要 Poirot 偵探假死來辦案,彷彿這個「犯罪團伙」和原著一樣,真的是那麼一回事。

直到最後一幕,才出現反高潮:

在改編版本,原來一切的「世界級大陰謀」,只不過是第四惡人「No 4」 -- 一位潦倒的舞台劇演員 -- 自己創作出來的騙局。他通過虛構一個所謂「四巨頭」的「國際恐怖組織集團」,而將自己列入其中,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出人頭地」、becoming somebody,去贏得心上人、也就是另一位舞台劇演員的芳心。

這樣心態的狂人,當然會有一些天才能力,自然會一方面精心設局,弄假成真。「No 4」在公眾人物當中找出所謂一、二、三號,把他/她們 set up 在一起,讓外界以為他們真的是一夥人,其實這幾個人反而是真正的無辜,這樣的佈局,非常精彩。「No 4」主動向新聞記者發佈訊息,利用記者要爆料的職業病,反而塑造了這個組織的真實性,同樣非常「貼地」。然而另一方面,這種天才人物的佈局難免過分誇張,誇張到難以令人入信的地步,所以才引起懷疑。這種懸念,同樣是原著所欠缺的。

結果,新版這樣解釋一切,反而天衣無縫,而又完全合乎邏輯。Poirot 也不用作出種種超越常態的推論,改為從一個狂人的幻想入手,就非常logical,還可以滲入心理學元素。讀過原著的人,一定會會心微笑。

特別介紹這一集,除了因為情節出人意表,也因為這反映了英國文化那種非常subtle的幽默感。一個本來被人嘲笑的結局,嘲笑的對象,忽然由作者變成作者筆下的兇手,巧妙地化黑為白,而又不令人反感,這其實是現代公關最擅長的 crisis management。

這又令我想起三十年前的禁片《基督最後的誘惑》,講述耶穌基督的「真實故事」,90%都是照搬《聖經》,只是在結尾結婚生子、變為凡人,但起承轉合,卻比神格化的《聖經》更切合人性。

高手始終在民間。

▶️ 莫理斯:解讀法國「怪盜亞森羅蘋」的現代致敬劇集《Lup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izx57hfTA

Files

Comments

George

雖然十分喜歡偵探小說中邏輯推理情節,但只拜讀過Agatha Christie數本著作,因為後來改為追看改編自小說的連續劇:《大偵探波洛》(”Agatha Christie's Poirot”)以及由Geraldine McEwan主演的《馬普爾小姐探案》(”Agatha Christie's Marple”)首三季。後者主要從人性本質去破解作案手法,比較貼近現實。香港作家陳浩基的《13.67》也不錯。若將來有機會,教授可否就英國和日本的偵探小說比較各自風格呢? 電視版《四巨頭》中幕後玩家Claud Darrell (即No.4,綽號 “The Destroyer”)本身是小人物,具有天賦能力同時擁有瘋狂思想,精心佈局去俘虜其他巨頭,並將謀殺案嫁禍他們,製造煙幕去愚弄世人。整個陰謀全為滿足自卑心態和吸引心愛女子注意,因為十五年前他向一名劇院女演員示愛而遭拒絕。而拒絕原因是她想找一個會被世人記起了不起人物。 正如文章所講,改編結局令故事前後呼應,達到高質素扭橋效果,令一個原本平庸故事提升至另一層次。故事反映一個人心理與作案原因有緊密關係,很多時已跳出一般人思維框架。如果只以正常邏輯,不代入作案者心理去思考就很難理順所有線索。但過份以心理為本就會令破案手法缺乏嚴𧫴邏輯推論,更甚者給人有為做而做感覺,令讀者或觀衆失望。近年很多懸疑劇集或電影,可能基於編劇質素問題,故事開局很大,波譎雲詭,疑點重重,但最後往往虎頭蛇尾,過份著重心理分析而令邏輯思維方向變得薄弱,將所有漏洞用牽強理由解釋去草草結尾,令觀賞度大打折扣。近年能集情感、心理、嚴謹邏輯及營造高手對決氣氛於一身的偵探推理劇,已鳳毛麟角。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只看過電影版)是少數能營造出這種效果佳作。近年中、日、韓及西方很多懸疑小說、劇集和電影亦將家庭倫理,扭曲心理,道德觀念及社會結構等問題加入故事情節,效果好壞參半。 電視版No.4的人物設定,令我想起漫畫《風雲》第二部其中一個反派人物—帝釋天。他原本是秦始皇煉丹師徐福,奉命遠赴東海尋找不死藥。他因看到秦始皇帝殘暴不仁,暗地裡飲下鳳血而得長生不老之身。此後時間對他來說已變成一個無限概念,他藉此潛心鑽研百家武術。在千年歲月中,他不只當過武林盟主號令江湖,還曾一度坐上帝王寳坐,睥睨蒼生。在漫長生命中更曾出現無數令他刻骨銘心的女子,亦遇過不少為他兩脅插刀,義氣干雲知己朋友。但對他情深義重的女人和兄弟,全都敵不過無情歲月,歸於麈寰。起初他會為每名死去的人傷心落淚,但久而久之,傷心已變為習慣。他明白若留戀過去,長生只會為自己帶來無邊痛苦。一切人和事都只是鏡花水月,只有自己是永恆不滅,更體會到時間可以冲淡一切哀傷甚至快樂。他逐漸對一切不再有任何感情,對任何事情變得麻木。 經歷情感參悟及漫長歲月洗禮,隨著功力不斷增強,累積千年歷練智慧,他內心亦變得狂妄自大,自詡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為尋找漫長生命中樂趣,他開始喜歡玩弄人心。他於是以不同身份在江湖策動許多仇殺紛爭,要麈世間所有人像棋子般給他擺佈,去享受一場場殺戮遊戲給他帶來刺激。在《風雲》故事中,他集正邪於一身:一方面憑着真身示人的徐福,以正義澟然表象團結正派人仕,去阻止野心勃勃帝釋天殘害武林;另一面則以玄冰隱藏身份去扮演帝釋天,假裝尋求長生不老之法及剷除正派勢力。(帝釋天人物設定有點似古龍小說《楚留香新傳之借屍還魂》的薛笑人。)一人兩角將武林劃分為正邪兩般勢力,互相敵對仇殺,在自製博奕遊戲中享受眾生被玩弄於股掌中樂趣。 雖然No.4也有玩弄世人之心,但出發點也和第三者有關,始終有個因由。與之相比,帝釋天行徑完全出於滿足玩弄眾生心態,而且更符合一些獨裁者真實行為。雖然沒有人能長生不老,但如果一個人擁有操控所有人生死權力,𧗠生心理變化或許無異於擁有長生不老的心態。而當代政治中以操控人心,凡事以二元分化去進行鬥爭統治,就以提出矛盾論稱著的毛澤東為代表人物。對付政敵極端手段(劉少奇是其中一個好例子),已超出單為鞏固權力所需程度,更多是爲滿足從鬥爭過程中看到敵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慘況,尋求「心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