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香港主權移交之後,9月3日成為了官方的「抗日戰爭紀念日」。這日子是中國政府所定,還有另一個和二戰相關的官方紀念日,即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紀念日」。9月3日是日本在1945年正式和盟軍簽署投降書的日子,中華民國政府也有紀念,稱之為「軍人節」。

然而上一輩朋友必有回憶的是,香港原來的二戰紀念日稱為「香港重光紀念日」,設於8月30日,即1945年英國海軍少將夏慤正式從日軍手上「收回」香港的日子。

對不少老兵而言,對「重光紀念日」的感情,自然要深一些。年前香港退伍華籍英兵樂善會一直主張重選香港重光日作為紀念日,原因是香港淪陷期間,抗日主力是當時的香港英軍、華籍英兵、以及其他來自其他國家的兵團,而不是中國共產黨旗下的東江縱隊。

當時主導中國大陸戰事的「中流砥柱」,自然也是國民政府軍,而不是共產黨軍。

至於香港政府認為應跟隨中央政府的紀念日,在抗戰紀念被全面升格、作為「愛國教育」、「國安教育」核心部份的今天,自然也不教人意外。

有趣的反而是英國殖民政府的態度。

英國重回香港後,就決定以8月30日為紀念日,而不是宗主國英國慶祝的歐洲勝利日5月8日、或官方的對日作戰勝利日8月15日,也不是香港所屬戰區的受降日9月3日。這說明英國殖民政府對殖民地「重光」的處理,已不是按帝國邏輯去處理,而是著重香港的本土性。

對這一點,香港人應該衷心感激。

根據香港《基本法》,國防、外交屬中央政府的範疇,「抗日戰爭」自然是國防外交事宜,香港紀念日跟隨中央日子,自然可以說是別無選擇,否則中央官員未免擔心,若每一個省市都有自己的紀念日,特別是西藏、新疆那些,只怕會「紀念」得很亂。

不過即使有了一個全國通用的紀念日,各地是否就不能再加一個地方紀念日?這卻是一個模糊地帶。在今天高度政治化的社會,講求政治正確的香港特區政府,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難道幾年真正的重光,就會「政治不正確」嗎?除非是心中有鬼。

其實主權移交後的香港,那些和二戰有關的團體,依然和其他英聯邦國家一樣,紀念11月11日的「和平紀念日」,而11月11日這日子,源自一次世界大戰終結的紀念日。根據政治正確論,雖然中國理論上也有「參戰」,但官方歷史認定那是段祺瑞北洋政府投機擴軍之舉,一戰後中國被不公平對待、引發五四運動,應沒有甚麼可紀念。而且紀念活動所有儀式都於英聯邦體齊,一點「中國特色」也沒有,但特區政府官員,至今還是年年出席並獻花。

水清則無魚。假如一切以非此即彼的態度,有了9月3日,就完全無視8月30日,正是此地無銀。

*改編自沈旭暉《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 日本文化協會榮休副校長侯清儀:悲慘亡靈:戰前香港的日本妓女(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C8-0IxrVk

Files

Comments

WL

教授會談談柯P案嗎?

Lau tat chung

抗戰關共產黨屁事咩!9月3日?我一定記得,叮噹生日吖嘛!

Elaine Yip

如此說, 定8月30日為光復日即保持香港行一國兩制, 如定9月3日則一國一制為界線定斷。

悉尼 袋鼠

我記得1997年過渡後,8月17號放咗一次 『抗戰勝利紀念日』 假期,取代咗8月尾嘅香港重光紀念日假期。之後無耐8月無假放(嗰一期中日關係改善緊?),老¿董將嗰日法定假期,放咗去5月佛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