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夢工場:經典復刻 🇯🇵】 《沉默》:宗教以外的國際關係反思(上)究竟這樣的傳教,有用嗎? (Patreon)
Content
【按:近來不少朋友反思如何走下去,怎樣的妥協是合理、怎樣是背叛。想起《沉默》這部電影和這篇評論,希望和大家再分享。
名導馬丁.史高西斯的電影《沉默》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觸及相當深刻的宗教題材,不少對宗教歷史研究甚深的專家學者都已評論,總之,遠非那些認為電影歌頌「神很偉大」的表層教徒觀點可比。電影最後字幕交代,要向那些年東渡日本的傳教士致敬,然而看過整齣電影,感覺這種說話,只是向教會、金主交代的政治正確,更似蘊含諷刺。
電影講述葡萄牙傳教士費雷拉神父到日本傳教後失蹤,他的兩名徒弟冒險到日本,尋找老師的影蹤。其時日本德川幕府已經嚴禁天主教,二人因為嘗試傳教,最終先後被捕,一人被折磨致死,另一人歷盡酷刑,再目睹老師原來已被逼棄教、改日本名娶妻生活,也唯有棄教求生。
表面上,這是講述日本禁教的野蠻行為,探討教士的心路歷程。但更關鍵的問題,其實很尖銳:究竟這樣的「傳教」,有用嗎?就算天主教在日本蓬勃發展,又如何?
天主教傳教士到日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49年,西班牙教士沙勿略(Francis Xavier)與另外兩名耶穌會士抵達鹿兒島;其實這段時間前後,也有葡萄牙教士的船隻在日本附近擱淺,現代武器流入日本,甚至影響了中國倭寇戰爭、與及日本戰國時代的進程。
1551年,沙勿略離開日本前往中國時,日本天主教徒已有上千人;到16世紀晚期,信眾達13萬,成為歐洲之外最大的海外天主教社群之一。戰國結束前,天主教一度在日本有一定影響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乏信眾,例如豐臣秀吉的心腹小西行長就是虔誠教徒,他在關原之戰參與西軍、戰敗被殺,教宗還專門為他舉行彌撒。在日本的傳教組織也參與經貿,成為日本與歐洲之間的貿易紐帶。
然然,正如電影的落難教士互相質問:難道那些日本教徒,真的明白教義嗎?
事實上,他們只是把「基督」取代佛祖、祖先或其他原始神明,當作是日本神道的諸神之一,有點像華人拜觀音那樣,只是求福,希望有求必應,需要有偶像式聖物來崇拜,對教義、哲學、理念本身卻不明瞭,也不求甚解。問題是傳教要普及,必須「落地」,通過滿足一般人的最基本需要、盼望,才是古今中外傳教不二之法。教士要「成功」,必須如此。當教徒信了教,卻不見得心靈充沛,到了有違個人利益時,信仰自然動搖。就像電影那位多次叛教的人那樣,這正是不少貌似虔誠的教徒不願承認的。
在人道角度,德川幕府逼害教徒自然殘忍;但從比較政治角度,日本政府的行為,特別是用今日某國觀點,卻很難不說是為了「國家安全」。正如電影的長官井上政重「賽後檢討」,他並不認為天主教是異端邪說,明白對方有一套嚴謹的理論、神學體系,只是認為這種思潮在日本流行,不見得對政權是好事而已。
早在豐臣秀吉統治後期,日本就開始擔憂歐陸殖民帝國在東亞的活動,懷疑西班牙、葡萄牙利用傳教干預日本政治,他死前,已經有零星的歐洲教士、日本信眾被處決。德川統一全國,進一步將這憂慮化成政策:1614年,幕府以「基督教腐蝕靈魂、擾亂社會、與政府管治相悖」 為由,將西方教士驅逐出境,強迫日本信眾棄教,估計約有四萬名日本教徒被處決。
假如幕府沒有這樣做,歐洲帝國會通過傳教來逐步殖民嗎?難說。西班牙征服拉丁美洲,正是以傳教之名進行。德川幕府大概不知道此事,但直覺得出的本能反應,往往貼近事實。
(待續)
▶️ 王少勇牧師:《沉默》的「肉身殉道」與「靈魂殉道」對牆內牆外香港人的啟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fEaNLz9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