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夢工場 🎬🇬🇧】 《Downton Abbey》 的國際關係(十,終結篇)甚麼是貴族? (Patreon)
Content
我們談論過很多次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存在價值。我個人對這個制度非常支持。《Downton Abbey》 則是將這個制度的價值,延伸到了整個英國貴族制度,雖然觀眾不一定接受,但的確解釋了為甚麼時至今日,依然要有那麼多「Lords」 繼續存在。
劇集的頭號保皇黨管家 Mr Carson 有這樣一句對白:「他們一方面享受很好的生活和特權,另一方面也要履行無數責任」。他的妻子 Mrs Hughes 如此回應:「總好過我們只有後者」。
基本上,這都是實情。
英國貴族昔日的傳統文化是身先士卒,平日可以享受,但每當「國家需要你」,就一定要比其他人先行一步、多行一步。例如打仗,貴族是一定要親身落場的,他們平日的射擊、打獵雖然是貴族玩意,但「初心」 本來就是為了實習戰場。就像 Downton 的伯爵年輕時,也曾參與南非波爾戰爭,並將戰友 Mr Bates 請回來當貼身男僕。 正如劇集反映,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貴族都爭相入伍;當伯爵因為年紀大而不能被派往前線,他沒有覺得鬆一口氣,反而認為這非常羞辱。刻意逃避兵役,對他們而言乃不可想像。
他們也負責捍衛傳統,建構社會規範。表面上,這可以說是非常虛偽:明明貴族自己的私生活可以亂七八糟,又憑什麼對外顯得高人一等、道貌岸然,要求道德上這樣那樣?
但其實他們自己違背這些規範,依然是 norm construction 的一部份。每個社會都需要有一個「ideal」 狀態的道德水平,然後不斷微調,如果所有貴族都不能達標(例如當英女王的子女接二連三的離婚),這個 social norm 自然就會改變。而在那個階層承受違規的壓力,卻又比一般人大得多。
本來英國封建制度有分權制的假定,每一個貴族都要負責管理自己的封地,為境內人民提供工作、參與某種形式的社區管治,經濟上,也是整個社區的樞紐。這一切價值,在劇中居然是由 Lady Mary 的貼身女僕 Anna 口中道出,去說服她的「Lady」 不要放棄莊園,要堅持下去。
時至今日,這種功能在經濟學上很難再持續,因為自從百年前出現第一屆工黨政府,就對貴族、地主徵收重税,遺產稅更是天價,很多貴族都在上一代離世後因為繳不起遺產稅,而被逼變賣祖業。
但某程度上,也依然有一些貴族在維持同樣角色。例如《Downton Abbey》取景的地方,就依然有一個伯爵家族在「管治」,因為電影而引來大量收入,把鄰近地區變成熱門旅遊景點,成功帶動了地區經濟。每個家族多少都有自己的專長,有的是種花,有的是養豬,有的是刺繡,這些 comparative advantage 也紛紛 spin-off 成為保育中心、有限公司、NGO,只是換了現代形式發揚光大。
如果這個制度一無是處,很難想像無數本來強烈主張廢除貴族制度的工黨黨員,甚至包括個別「大左膠」,現在都是伯爵、男爵,可見身體始終很誠實。
▶️ 堅離地傾|什麼是英國人? 由《唐頓莊園》談歷史、傳統文化、階級流動與劇中出現的愛德華時代香港(沈旭暉X馮智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VmExdm4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