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當我們將時軸再向前推至1846年爆發的美墨戰爭,可更清楚發現美國南北部主要勢力,對黑奴問題一直無意積極面對,但對南北經濟角力則重視得多。

戰爭導火線是1845年,從墨西哥獨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正式加入美國,墨西哥擔心其他州份效法,美國則希望乘機多佔墨西哥土地,而戰爭期間,美國一直處於優勢,就算要墨西哥亡國,也不是做不到,於是興起了「應否佔領整個墨西哥」的討論。結果大部份南方州份都主張「滅墨」,因為以德克薩斯為例的潛在新州份,都是蓄奴州,他們的加入,將大大加強南方在聯邦的影響力。

至於北方政客反對吞併整個墨西哥,也是基於同一原因;當時在國會仍有影響力的輝格黨,就大力反對美墨戰爭,以免南方坐大。美墨最後簽定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劃入美國的墨西哥領土雖然極多,但已經是南北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至於通過吞併墨西哥、再在當地厲行廢奴,美國各方連想也沒有想過。

到了南北戰爭爆發後,南軍在李將軍領導下,攻勢比預期凌厲。林肯為了勝利,開始思考一切辦法。於是北軍才開始宣傳,這是一場與奴隸主的戰爭,想到改變奴隸制度,來弱化南方勢力,因此在戰爭中段,才開始強調這是一場「解放黑奴的戰役」。1862年開始,大量黑奴加入北軍,既填補了人員,也加強了士氣。

同年,林肯發表《解放奴隸宣言》,宣佈所有於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均獲得自由,希望以此培養第五縱隊,在南方內應外合。加上這樣的道德高地,也方便在國際社會向南方施壓;英法一度給予自身經濟利益,打算承認南方政權,部份也是被林肯的「解放黑奴」宣傳攻勢壓止(兩國都在南北戰爭前,已宣佈廢除奴隸制度)。

這樣的背景,解釋了何以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的種族歧視依然存在:北軍最終勝出內戰,國家重新統一,經濟目標已經達到,種族問題再也不是「問題」,反而如何盡快和南方權貴地主大和解,才是國家要務。美國國會雖然先後通過了第13、14、15修正案,分別廢除奴隸制、保障公民權利與在法律面前有平等保障、賦予公民平等的投票權,但實際上並未改變非裔公民的現況,特別是在南部州份,廢奴後仍然實行各項種族隔離政策,包括黑人不可與白人學生於同一學校就讀,黑人在餐廳、鐵路等公眾場所需於指定區域就坐等。假如廢奴真的是至高無上的綱領,斷不可能如此。

林肯的《解放奴隸宣言》並未包括北方的蓄奴州,全國黑人的待遇直至第13修正案通過後,才陸續改善。有趣的是,密西西比州更要到1995年才通過相關修正案,但因未有送往聯邦政府備案,而未有落實。到2013年,當地一名教授觀看電影《林肯》後,發現該州並未完成相關法律程序,才建議跟進,第13修正案才於南北戰爭結束150年後在全國通過。

不少非裔美國人希望循法律途徑爭取平權,但司法機關均以「隔離但平等」為由,維護了種族隔離政策,直到20世紀中的民權運動,通過《民權法案》,才得到大幅度改善。但百多年來,主張種族不平等的思想,始終在美國有其群眾基礎;廢奴運動以來,勝利的只是一方的經濟主張,而不是道德主張。到了今天美國經濟、特別是白人的經濟出現種種問題,種族「問題」再次浮現,也是順理成章。

萬物有因果,特朗普,不是因,只是一個果。

*改編自沈旭暉《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 【會員獨家影片:Simon 教室・國際夢工場 053 🇺🇸】 推介冷門電影《最佳敵人》,白人3K黨領袖與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大和解:為何美國政治可以出現童話?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09025109

Files

Comments

Dxv

即係永遠奴隸

wong idy

先壯大經濟,再講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