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經典復刻 🇺🇸🇨🇳🇷🇺🇺🇦】 離棄烏克蘭、壓制中國理論家:改朝換代,認識特朗普外交新貴 Elbridge Colby (Patreon)
Content
【按:這是另一篇網友建議重溫的文章,介紹了特朗普其中一位信任的外交顧問,新進國際關係學者 Elbright Colby,他代表我們昨日談及「特朗普外交路線四大派」當中其中一派,主張放棄烏克蘭、全力制衡中國、守衛台灣。如果大家當時未留意這篇文章,建議現在再重溫一遍。】
如果特朗普回朝,美國外交會出現哪些影響,已經成為國際關係學界近月的最熱話。之前我們也談及不同剖析,不過要將特朗普的不同觀點建構為一個完整的理論系統,從而可以推論未來大趨勢,則並不容易。畢竟不少人認為特朗普外交的最大「賣點」,就是他的不可測性,既然是這樣,又怎可能構成「理論?」
然而無論特朗普本人如何想,如果他再次當選,他代表的共和黨非主流派就會逐漸成為主流,也會逐漸形成了自己一套價值觀、國際觀,去和前人相區別。要認識這一派的理論,我們應該首先認識美國外交界屬於特朗普陣營的明日之星:特朗普時代負責研究戰略和武力發展的副助理國務卿 Elbridge Colby。他是特朗普任內的國防戰略報告主要寫手之一,對扭轉整個外交方向有不少影響,年前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The Strategy of Denial》(拒止戰略),正是提綱挈領「特朗普外交」的教材讀物。
在美國右翼,一直有好幾個非常不同的外交派系。例如二戰前有很多孤立主義者,認為美國不應該捲入任何其他地方的爭議,自己是獨特的、例外的,戰後依然持這觀點的代表人物是保守政論家布坎南。然後有杜勒斯等冷戰現實主義者,主張要防止「骨牌效應」,對蘇聯陣營積極圍堵。然後又有基辛格一類赤裸裸的現實主義者,主張只談國家利益、不談道德,著重大國博弈的平衡,制定了聯中共制蘇聯的政策。列根等保守主義者、喬治布殊等新保守主義者則希望理念和利益相結合,並以宗教熱情輸出民主價值觀,希望改變地球。
然而每個界別都是有世代交替的,國際關係、外交界也不例外。現在四十出頭的一代美國右翼精英們,就明顯希望創造出自己的一套世界觀,他們認為上幾代人的世界觀已經過時,必須要新思維,才能夠回應新時代。既然要破立,他們自然比較接受特朗普的作風,特朗普也很重視他們的意見,雙方就合作無間,各取所需。
Elbridge Colby 其實是典型的精英出身,特朗普口中那類「deep state中的deep state」,不但在名校哈佛、耶魯畢業,祖父還做過美國CIA中情局局長。這種背景很建制的青年才俊,卻選擇投向特朗普,這本身就反映了一種趨勢。而且 Colby 身邊的都是類似背景的美國精英:CV非常傳統亮麗,年輕有為,卻拒絕加入上一代主導的共和黨主流派,情願另闢蹊徑,因而被主流派視為偏鋒份子,卻越來越有影響力。就像史丹福、耶魯大學畢業的 Josh Hawley 參議員,曾因為在2019-2020年堅定支持香港人而被中國政府制裁,對華非常強硬,而 Hawley 正是 Colby 的重要盟友之一。
無論是共和黨主流派也好、拜登的民主黨政府也好,那一代的傳統精英對支援烏克蘭抗擊俄羅斯,都幾乎是不假思索的主張全力支持,要通過任何預算幾乎都會贊成,認為這既是美國的道德責任,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不應該讓普京為所欲為。
但 Colby 認為美國不應該成為「世界警察」,或要維持美國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影響力,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為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盟友提供隨傳隨到的「警察式支援」。他認為美國的全球利益,應該是確保在每一個關鍵地區,都沒有足以挑戰、甚或取代美國的企他「區域霸權」出現。美國只需要在每一個地區扮演「離岸平衡者」的角色,鼓勵區內的友好國家結成「反霸權聯盟」,多用自己的資源,推進聯盟、同時也是美國的利益,就遠比用美國納稅人自己的資源和軍隊,去捍衛每一個地區來得合理和實在。除非某一個地區出現可以根本挑戰美國的潛在區域霸權,美國才應該以舉國之力,決定性地壓制這個對手。在 Colby 眼中,這就是中國。
這樣的世界觀,如果成為下任美國政府的外交指導思想,對世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基辛格主義已 out,認識美國右翼外交新生代思想家 Colb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nyMjPL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