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 🇺🇸】 特朗普正反陣營論爭的關鍵問題:為何人們不再相信數字?專業之死,還是偽專業之死? (Patreon)
Content
身邊不少朋友對特朗普當選的憂慮,源自他和MAGA陣營顯示出一種對數字的不尊重;而在一般受教育人士眼中,數字等同於科學,科學驗證是負責任政府的唯一依據。如果只有構想,而脫離實證,很容易出現「空想理想主義」的悲劇,極端例子就是中國大躍進、烏克蘭大饑荒,都是那樣煉成的。
然而值得研究的是,這樣的大道理人人都懂,美國是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怎麼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投票給「反科學」?這入面自然有很多情緒,but let's put aside those sentiments,嘗試思考一下那片森林。似乎很多人對「科學霸權」、「專業霸權」、「數字霸權」的抗拒,都是有客觀原因的:
數字和科學研究的公信力,在於能夠驗證,也可以 falsify。很多微觀層面的專業意見,明顯是經過驗證的,例如吸煙危害健康,例如煙民比非煙民容易有肺癌,諸如此類。有些卻是不能輕易驗證的,例如沒有經濟學者可以在金融海嘯之前預測它的出現和方式,只能事後尋找各種各樣的解釋;也沒有科學數字可以推論蘇聯會崩潰,現在的學術結論,甚麼派系都好,同樣都是事後孔明。
問題是,觀感上,很少人會清晰劃分。
當人類社會發展得越來越規範,如何通過數據去說故事,已經變成一門專業:一門很賺錢的專業。只要賺錢的專業,自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受規範,而且通常是剛好相反,大多數人都會創造一種行規,默許自己的專門技能去尋租,而逐漸偏離初心。例如在學術界,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追求高「影響因子」的學術論文是升遷的唯一準則,而有數字、模型的論文容易發表,又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潛規則。結果自然是很多根本無需要數字的論文,由不擅長數字的教授,找一個 co-author 或 RA out-source 數字的部份,而且是先有結論、才硬塞數字入去交功課。
學術世界很離地,我們可以視為純粹一種遊戲。但現實世界的大型諮詢顧問公司也是同一做法,client 先有結論,然後顧問就會負責找到合用的數據去論證,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甚麼都好,這一套已經行之有效。例如所有藥物、食品被證明有害之前,都一定經過專家確認對人體「無害」。這自然產生了眾多副作用,例如被一小撮精英壟斷,對廣大群眾則失去了專業的公信力。
問題是隨著科技發展,這種「專業」已經失去壟斷性。就算是對數字一竅不通的人,通過人工智能下達指令:「給我支持說明吸煙有益健康的數據」,一樣可以瞬間找出來。然而又與此同時,由於傳統教育的分工越來越 rigid,畢業生對一切數據、專業越來越 rigid 地視為金科玉律,兩者之間就產生龐大落差。
舉一個實例:美國選舉與經濟。之前我們談論過,特朗普和拜登任內,基本上經濟表現差不多,拜登任內的通脹是誰的責任很難簡單研判,特朗普的政策究竟會進一步刺激通脹還是打擊通脹,同樣有完全不同的專家推論。但反對特朗普的一方,往往傾向認為因為不滿通脹而選擇特朗普的選民,就是受「假新聞」影響,認為如果大家認真做研究,就會投民主黨。
這種閱讀現實世界的方式,看似小事,其實就是難以調和的鴻溝。
(待續)
⏺ 【隨緣家書大長篇 🇺🇸】 Elon Musk 的「政府效率部」,會否成為顛覆世界、製造未來的先知?(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5928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