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經典復刻 🇬🇧】 邱吉爾與艾登:由「政壇李克勤」談起 (Patreon)
Content
年前一位香港老牌政客自稱「政壇李克勤」,以解釋他「永續參選」的初衷,成為網絡熱話。同一期間,講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電影《黑暗對峙》(Darkest Hour)上映,掀起不少討論;Netflix原創劇集The Crown也有不少與邱吉爾相關的情節,聯繫到「政壇李克勤現象」,教人會心微笑。
邱吉爾第一次擔任首相時66歲,以年輕23年的艾登(Anthony Eden)為頭號親信;艾登於38歲便出任英國外相,屬政壇明日之星,其後因為不滿綏靖政策而辭職。
兩人關係情同父子,政見也相當一致,邱吉爾成為戰時首相後,艾登再任外相,也是戰時內閣一員,可謂公認的邱吉爾接班人。
到了邱吉爾下台、再在1951年第二次當選首相,已經77歲,不少保守黨人都認為他應該盡早退休,讓位予艾登,否則以他老態龍鍾的情況,要是不懂知所進退,保守黨就會大敗。
最終邱吉爾還是要捱到81歲,才願意退休,之前他已多次輕微中風,但就是不肯引退。艾登雖然對邱吉爾無限忠誠,但身為副手10多年,也早已等得不耐煩,到了後期不斷勸退邱吉爾,兩人摩擦也愈來愈多。
這段關係,本來不為外間所知,直到2008年,一批政府文件解密,才發現在邱吉爾為相的最後幾年,艾登幾乎事事與他唱反調,對邱吉爾只有興趣理會美國、蘇聯,對內政毫無建樹,也衷心憂慮,這正是The Crown講述兩人關係的真實憑據。邱吉爾退休後,艾登繼任首相,為了證明自己實力,悍然出兵埃及,引發蘇伊士運河危機,最終行動失敗,被逼辭職,更成了歷史學家眼中20世紀評分最低的英國首相。
這段歷史,近年也重複了一次:工黨前首相貝理雅在位時,財相白高敦除了是左右手,也一直以貝理雅當然接班人自居。貝理雅當選時只有44歲,十年後,年紀也不大,但白高敦十年間一直擔任財相,認為貝理雅不應該過份戀棧,不斷給予內部壓力,搞了不少小動作,最終貝理雅承諾不競逐連任,令白高敦得以在2007年扶正。諷刺的是,他上任不久,就在最擅長的範疇遇上金融風暴,正如艾登上任不久,就在最擅長的外交範疇遇上蘇伊士危機,同樣導致民望大跌,工黨在2010年大選失去多數議席,白高敦也被保守黨的金馬倫取代。
假如蘇伊士危機在邱吉爾任內爆發、全球金融風暴在貝理雅任內爆發,二人的應對,會否比繼任人理想?其實不一定。但在外界看來,邱吉爾、貝理雅都是自願離職的,黨友的逼宮也算適可而止,對外依然高度讚揚前任的貢獻,結果邱吉爾、貝理雅的歷史名聲,依然甚好。而且二人都算知所進退,心裏都明白要是再幹下去,反正過了自己的高峰,民望早晚下跌,還不如在最理想的一刻退出舞台。結果,就沒有淪為「英國政壇李克勤」了。
▶️ 【大師班導讀 030 🇬🇧🇹🇼】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博士導讀《邱吉爾傳》:香港人為甚麼要懂邱吉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Yp20pQr9XQ&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