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這是名古屋明治村博物館官方導覽書,剛造訪這裏,很值得推介。

日本有好幾個設計得很好的露天博物館,我也到過四國的「四國村」,也是重置了一批真正的古蹟集中在一起,不過明治村的環境設計和歷史價值都更高。這裏有接近100件舊建築,都是明治維新時代建成,本來在全國各地,輾轉都被拆卸之後,再完整重組在名古屋。

最理想的保育自然是「原址保留」,但客觀上自然不可能保留一切;而且就算原址保留,也不可能維持附近的狀態原封不動。不少古蹟就算自己勉強被保存下來,旁邊卻是高樓大廈、工廠民居,早已失去風味。

明治村的概念,就是將一批有歷史價值的古蹟保存下來重置,變成明治時代的主題公園,而且充滿溫度,這是很歸一的歷史教育。博物館單是戶外庭園設計已經是一絕,每個古蹟自成一角,都擁有自己的庭園、互不影響,任何地方隨隨便便「打卡」都已經是明信片級數的風景。博物館內,也有明治時代原址搬過來的餐廳、郵局等等依然營運,處處突顯了日本人對細節的極度細心。

以下幾個景點是我對歷史愛好者的重點推薦:日俄戰爭名將乃木希典擔任貴族學校「學習院」院長時的官邸,「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弟弟、海軍元帥西鄉從道的府邸,軍國主義之前最後一任大老西園寺公望的別邸,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故居,第一代歸化日人作家小泉八雲的避暑家,都是從各自的原址遷移過來。這裏甚至還有從夏威夷、西雅圖、巴西重置過來的日裔移民住宅,可見設計者希望主動呈現完整的明治時代歷史,而不是純粹被動的接受文物。

可惜香港要有這樣的博物館,已經不可能了。

書名:博物館明治村ガイドブッグ
作者:明治村博物館
出版社:名鉄インプレス(2015年)

Files

Comments

Kady Cheung

多謝介紹!我明年一定要去!九月喺京都嗰個市立博物館個花園行咗個圈,因為嗰個明治主建築裝修緊唔入得,好可惜。不過都見到喺花園嗰個沉思像,我見佢低頭望住地獄裏面嘅人,呢幾年發生嘅所有事湧上心頭。 我好想了解更多明治維新時期嘅英語政策,我應該冇記錯當其時嘅教育官員曾經提出以英語作為日本嘅國語,最後當然係冇通過,佢亦都俾人笑到面黃。不過我好佩服日本人當其時嘅勇敢創新精神。

Kady Cheung

我真係好鍾意和洋合璧的建築,簡直係用mesmerizing 來形容。點解個hybridity可以做得咁好。。。台灣有,但始終個maintenance 差d,哈哈。

Kady Cheung

期待你們搞導賞團,不過你唔鍾意講嘢,唔好主力自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