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敘利亞內戰中,中國的角色一直為國際輿論所不解。

在一般人眼中,中國外交部既然反覆強調在敘利亞「沒有特殊利益」、是解決問題的「積極力量」,何以一反常態,兩度聯同在敘利亞有大量特殊利益的俄羅斯,否決譴責敘利亞政府的聯合國草案,並在此後談判中,成為西方、乃至阿拉伯聯盟的對手?

其實宏觀而言,中國介入敘利亞並非一無所得,只是所得為何,與普遍認知不盡相同而已。例如說北京希望延續阿薩德政權,因為敘利亞是「中國傳統盟友」、雙方「就對方關切的問題一直相互支持」,就不符歷史事實。

不少人認為敘利亞是中國傳統盟友,因為它是第一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之一(建交於1956年,緊隨敘利亞與蘇聯建交之後)。而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外交經常以「支援中東朋友」之名進行,信不信由你,甚至曾間接為敘利亞打過一仗。

事源在近東地區,一直盛行一個「大敘利亞主義」,主張今日的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都源出一脈,應該統一成一個國家。所以敘利亞不時稱呼黎巴嫩為「固有領土」、巴勒斯坦為「南敘利亞」。雖然五十年代的「大敘利亞主義者」沒有在敘利亞掌權,因為當時是埃及提倡的、主張所有阿拉伯國家聯合的「泛阿拉伯主義」的天下,敘利亞也在1958年-1961年短暫與埃及合併,但不少敘利亞人依然有大國夢,中國外交界也曾習慣把上述國家一併看待。

1958年,海峽兩岸出現金門炮戰(即第二次台海危機),根據毛澤東本人的口頭演繹,其中一個原因,居然是意想不到的「支援中東兄弟」:通過分散美國注意力,回應美國出兵黎巴嫩。當時已經與埃及合併、但繼續視黎巴嫩為「未統一領土」的敘利亞,正是對美國最不滿的主角。

當然,沒有誰把毛澤東的外交說詞當真,認為金門炮戰不是為了台灣,但畢竟在密集宣傳下,不少中國人就認定了敘利亞是「老朋友」了。

然而當時中蘇已公開分裂,敘利亞要反美,就只能逐漸一邊倒向蘇聯爭取援助;倒向蘇聯,自然意味著和北京保持距離。縱然昔日個別敘利亞政客曾有親華傾向,但總的來說,在冷戰期間,中敘關係毫不親密,官方交往也有限。

(待續)

*改編自沈旭暉《明報》文章

▶️ 【突發時空|國際關係生活教室|國際軍武器研 003A 🇸🇾】敘利亞突然變天,阿薩德政權倒台:反抗軍何以勢如破竹?(沈旭暉 x Larry・上篇公海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i75U7-gKI

Files

Comments

Ken Wong

敘利亞緊隨敘利亞與蘇聯建交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