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 🇬🇱🇺🇸🇩🇰】 特朗普提出「併購」格陵蘭:一槍不發、一毛不拔,已經成為贏家?(下) (Patreon)
Content
丹麥雖然因為差不多一千年前的維京人時代佔領了格陵蘭(其實不過是發現,有效管治整個大島幾乎不太存在),而成為今天格陵蘭的法定宗主國,但其實也沒有絕不能放棄格陵蘭的包袱。
今天的獨立國家冰島本來和格陵蘭一樣,也是丹麥「自古以來」就佔領了的領地,但在1944年舉行公投,97%人民要求獨立,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新國家。當時冰島的人口也不夠十萬人,投票人數也不過七萬多。那時候,丹麥全境被納粹德國佔領,根本自顧不暇,只能「恭喜」冰島獨立成功。
無論是地理距離、還是歷史淵源,丹麥和冰島的關係都緊密得多,今天卻繼續勉強佔領著格陵蘭,反而顯得逆潮流。
其實邏輯上,美國早就應該提出併購格陵蘭,只是因為二戰後的世界秩序、國際法不再容許單方面改變領土,才令雙方同意的領土變更也少起來。美國歷任戰後總統也不願意被視為擴張主義者,才反而令一個本來很合理的方案被擱下了。當年美國擴張之時,正是這樣獲得阿拉斯加、夏威夷的;如果一定要說政治正確,美國何不主動放棄這些領土?
就只有不是科班出生的生意人特朗普,才會漠視這些多年來的不成文禁忌。如果他認真和丹麥政府談判格陵蘭主權問題,籌碼實在有太多:單是丹麥作為富有國家而軍費甚低、去 freeride 美國的北約保護傘這一點,已經足以致命。如果售賣格陵蘭予美國,換取美國接受丹麥軍費維持低水平二十年,丹麥政府有動機拒絕嗎?如果特朗普要大加丹麥100%關稅,丹麥又如何抵抗?就算執政黨拒絕,也總會有特朗普路線的政黨制衡。
在現實世界,很多禁忌一被打破,就會發現原來有實力的一方一直都非不能、只是不為。這就是「norm construction」:看似很堅定,但也可以很脆弱。
說了這麼多,美國自然也不可能即時兼併格陵蘭。客觀效果是丹麥已經即時提高格陵蘭的軍費預算,承諾加強巡邏週邊航道,以免敵對勢力乘虛而入,這其實也是減輕了美國的直接負擔;如果連這些也不做,丹麥就是對捍衛自由世界免受極權國家入侵沒有盡應有義務,特朗普兼併的理據就更充份。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單是出口術,就已經在「格陵蘭前哨戰」成為贏家了。
▶️ 丹麥香港人Kat、凝、Wayne:丹麥議員營救許智峯之後:為何北歐富國出現wake up c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VnWH2Y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