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BB班】「State」,又不一定是「國」 (Patreon)
Published:
2020-08-19 07:55:59
Edited:
2023-06-27 07:52:57
Imported:
Content
說過Country和Nation,自然要談State。
State一詞源自拉丁文status,有「狀態」的意思,在13世紀被引入英語,但直到16、17世紀的歐洲,其政治意涵才慢慢被確立。尤其因馬基維尼(Machiavelli)在《君王論 (The Prince)》大力推廣,State 被普遍認知為一種中央集權系統,把教會從權力頂端拉下來。
雖然state不存在一個一言以蔽之的定義,但一般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以下特徵:
- 具有一些為集體(福祉)作出決定的公共機構/團體,如一些政府部門,其支出以公帑支付(這是相對於只為個人利益服務的私人團體,例如私人企業)
- 具有正當性:state的決定,一般對全體成員有約束力,因為state理應為成員的集體福祉為最大依歸
- 具有強制令成員遵守指令的本錢,而且往往壟斷了合法武力使用權(這也是state最廣泛為人接受的定義,出自德國社會學家Max Weber)
- 具有明確的邊界
如是者,state不但包含政府、警察等組織,還延伸至法庭、國家企業、社會保障系統等。而state的中文,有時被譯做「政權」、「國家機器」等。
但假如又是翻譯為「國家」,就會很misleading。
例如有些states是有獨立主權的(即sovereign states),但也有些states不持有獨立主權。美國(United States)顧名思義,便是一群「states」的「united」聯合體,加洲本身已是一個state。但以色列國的英文也是「State」 (of Israel),明顯以色列的狀態,與加洲的狀態很不一樣。
總括而言,在西方語境裡,country、nation、state等術語均沒有絕對統一、硬性的定義,但其出處有明顯的分工。若將三詞均譯做「國家」,非但沒有捉住每者的神韻,還容易構成不必要的國際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