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進階:理論篇🇺🇸】拜登政府兩大中國通兩年前的預言 (Patreon)
Content
拜登團隊的對華政策,並不能簡單以二元對立方式解讀,他的團隊成員也經過了心路歷程的轉變。除了國務卿布林肯,另兩名最值得注意的包括Kurt Campbell,出任新設度身訂造的「印太事務協調官」,與及Ely Ratner,將出任國防部首席中國事務顧問。
由於美國政壇存在旋轉門,接觸這些美國官員,並不太困難。正如特朗普政府處理亞太區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曾是我在夏威夷East West Center當訪問學者時的鄰房,當時曾和他做了一個訪問,沒有想過他會成為影響香港命運的高級官員;而這位Kurt Campbell,年前我曾獲邀到Boston演講,另一位同台講者正是他,然後也曾簡單交流。這些人的練歷,令他們的世界觀必然與時並進。這裏希望分享一篇Campbell 與 Ratner 兩年前聯名在《Foreign Affairs》撰寫的文章:《中國的覺醒:北京政府如何推翻美國的盤算》,說明他們對中國的認知,也早已「覺醒」,不可能在拜登政府無動於衷。
當時二人已經警告美國應改變對華政策,認同尼克遜以來的接觸政策並不成功,同時發現不應高估自己能對中國作出的影響,所以應該探索新的路。這立論的前提、對中國威脅的研判,和特朗普政府的後期取態幾乎一樣,差別在於認為美國不應期望影響中國內部結構,而是應該在國際層面孤立中國,讓它的影響力不要走出comfort zone。
以下為二人文章的重點:
1. 歷史上,美國多次嘗試改變中國的航道,例如在韓戰時,社魯門政府認為可以說服毛澤東不渡過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又例如約翰遜政府認為,北京不會認真投入越戰,但結果中國的決定,都是出乎美國意料之外,證明中國的「理性」,與美國並不一樣。
2. 自從尼克遜政府決定與中國建交已有差不多半世紀,同樣足以反映美國如何高估自己對中國的影響。在經濟方面,美國一直置力使中國的經濟變得更自由,所以在六四事件後依然給予「最惠國待遇」,又支持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從1986年到2016年這30年間,美中貿易上升了誇張的30倍。但與西方想像的相反,中國變得更富有後,非但沒有變得更開放,反而加重了中國特色的「國家主導資本主義」的運用。到了現在,美國與西方各界已有共識,中國不會變得經濟更開放,但已經失去壓制中國經濟崛起的槓桿。
3. 在政治方面,美國一直以為隨著中國變得更富有,國內的經濟既得利益者會對政府施以政治改革的壓力,而在蘇聯倒台後,美國對這套「和平演變論」更有信心。六四事件後,美國對和平演變信心依舊,特別是科技出現革命性發展後,也以為互聯網會瓦解中國的威權統治。想不到中國政府卻正正利用了這一點,非常有效地加強對國民的監控,例如人面識別系統的廣泛使用,令內部變革變得更不可能。
4. 蘇聯崩潰的經驗,令中國政府認為各方面的開放,都會影響國家的穩定,所以面對全球化浪潮,最終決定建更多無形的牆、進一步加強一切監管。2013年,中國共產黨內部發表「九號文件」,令美方對中國民主化的幻想正式幻滅:這文件清楚指出「西方憲政民主」與所謂「普世價值」會對中國造成負面影響。
5. 美國對中國一直使用「軟硬兼施」策略,在外交上圓滑,同時強調其軍事威嚇,旨在警告中國:美國對領導亞洲的地位至在必得。但美國錯判了中國希望成為一方之霸的野心,於中國而言,美軍在印太的存在阻礙了它希望在南海、台灣等的動作,所以中國必須積極擴張其軍事力量,亦印證了美國「軟硬兼施」策略的全盤失敗。
6. 二戰後,美國以自己為首,建立了一套世界秩序,而透過邀請中國參與其中,美國希望中國成為其世界秩序的一個重要持份者,從而參與秩序的保衛,即成為所謂status quo defender。表面上,中國也願意承擔這角色,例如加入APEC、參與北韓核談判、活躍於聯合國不同事務等。但與此同時,中國卻積極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另一套新秩序,例如成立亞投行、高調推廣一帶一路等,都展現出中國想當家作主的決心,而這套國際秩序一旦成為主流,美國的朝代就會告終。
既然Campbell 和 Ratner 知道了中國上述算盤,對中國整個挑戰美國的策略,其實已經有了通盤認識,擔心拜登政府對此有誤判,並不符現實。問題只是怎樣回應。從二人文章的邏輯推論,他們完全認同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定性,但不會認為通過中國內部派系挑戰習近平權威一類行動有實質作用,因為他們已經知道目前中國的內部監控空前嚴謹,而且國內既得利益者也不見得對政權不支持。他們的思維,似乎是重拾類似五十年代的圍堵政策,通過局限中國在國際秩序的影響力,去防止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被顛覆,關鍵是怎樣處理一個已經非常成熟、而且對西方各國既得利益者都有龐大吸引力的經濟體,因為這是當年蘇聯所沒有的籌碼。拜登政府強調多邊主義,背後就有圍堵的意味。
Reference: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8-02-13/china-reck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