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香港🇭🇰】「一國兩制」新定義:香港收緊,大陸更收緊? (Patreon)
Content
《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不少人根據正常邏輯,都在問一個問題:當香港政治、社會上和中國大陸已經毫無分別,為什麼國際社會還要給予香港特殊地位?
然而在過去一年,形勢發展下來,中國政府似乎卻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創意、而且也難得符合邏輯的答案。
答案就是把中國大陸收得更緊,特別是在經濟層面,逐步回到「均富」的「真社會主義」,監管各行各業的規範和利潤。這時候,香港「只」收緊政治社會、而暫時不太刻意收緊經濟,香港就依然享有「一國兩制」的獨特性。中國在最後關頭煞停《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實施,是其中一個例子,但其他例子,還有很多。
目前中國宣佈的瘋狂經濟政策:規範企業的盈餘,要企業主動捐獻、和社會「分享財富」,對教育、娛樂、電商、消費品等各行各業逐一打壓,自然令國內人人自危。對習近平而言,這是「完文革未竟之志」,只是勉強算是由「均貧」變成「均富」而言,未來種種非常之舉,恐怕難以想像。
只要香港暫時沒有這類舉措,大量中國商人、企業,就會進一步到香港「走錢」。而這樣的「商機」,目前似乎是北京默許、乃至鼓勵的。而且當大陸市場更不可測,一切都是相對概念,也加強了外國繼續使用香港當窗口的誘因。
香港雖然政治淪陷,國情也會令經濟潛規則改變,但as long as 比大陸「略」好,就已經有了差別。而將自己變得更差、去突顯另一樣剛變差的東西沒有那麼差,與及反映兩者依然有別,這樣的手法,真的只有中國舉國體制能使用。
想當年,不少香港民主派覺得「五十年不變」已經很好,因為「五十年後他們那一制就會變成我們這一制」,雖然這種想法邏輯上同樣說得通,但已經明日黃花。
日前和一位香港商界朋友交流,他笑言當政治已經絕望,要麼離開,要麼留下來,而留下來的人失去了理想,只會更無所不用其極地搵錢。由於大陸全面收緊,但不少新興市場在香港依然「無法無天」,「新香港」政府只有興趣歇斯底里收緊社會一切,知識範圍卻未能觸及真正致命的金融法規。
這時候,不少「有識之士」,就找到了空間。例如加密貨幣,當中國開始嚴打,在香港卻非常蓬勃發展,根據《福布斯》最新富豪排行榜,香港忽然有了一位29歲的十大富豪,來自美國,通過加密貨幣交易,身家此刻有600多億港元。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僅有的空間,卻也毋須住在香港拓展,因為有眾多代理人都願意做dirty work。假如不喜歡香港的生活氣氛,只喜歡香港在這個奇怪時代的最後經濟機遇,也有很多創意方式可以兼顧。
不少「yellow submarines」,假如是「留下來的人」,據說正在往這個方向轉型,增加了的個人資產會繼續支持同路人,而且比以往更無色無痕。有危從來有機,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