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日前和台灣中研院的吳叡人博士錄影了一個訪談,下集月內播出。他談到海外僑民怎樣維持身份認同的一個觀點,我覺得很有啟發,值得大家思考。

不少人覺得海外香港人不能和猶太人比較,一來沒有猶太教,二來沒有希伯萊文,三來沒有千年苦難,頂多能維持一代,就會被同化。

但海外台灣人卻是一個反例。他們也沒有宗教,台語和廣東話的向心力不遑多樣,國民黨時代的打壓不會比今天的中共更恐怖。而海外台灣人卻已經開枝散葉,而且在美國成為一個越來越有實力的群體。

吳叡人認為,所有新移民的第二代,都是最強調同化的。因為第一代的當地語文總不會太好,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定歧視、或始終具備alien心態,他們的下一代耳濡目染下,很自然會強調自己是native speakers,唯恐同學、同事覺得自己不能融入,甚或會故意做出過猶不及的assimilation。

但到了再下一代,已經沒有了「擔心被誤會不願融入」的包袱,那時候,卻往往會刻意尋根。這種尋根由於過濾了第一身的愛和恨,自然有不少重新建構的成份,但也往往成為自身尋找「元宇宙」的浪漫想像。這就像新一代台灣人,對兩代前的日治生活,反而充滿憧憬;新一代香港人也非常嚮往港英時代,儘管可能是在1997年後出生。

當然,前提需要那個精神母體的軟實力足以持續發展,這一點,正是海外港人的責任。總之,時代已經改變,虛擬世界的時空壓縮也改變了猶太人例子的variables,路是人行出來的。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