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美國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是真正的一代宗師,「進攻性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學派開山祖師,一貫主張大國之間是你死我活的博弈,不存在「和平崛起」的可能性。這種赤裸裸的利益計算,經常會得出違反道德的結論,但也經常被各國當權者重點參考。

近日一段Mearsheimer的舊片在YouTube瘋傳,這段長達1小時14分的影片,畫面從頭到尾就只是他一個人在台上作冗長的學術討論,竟然有超過1100萬觀看次數,反轉了YouTube一般偏愛短影片、吸睛畫面的演算法。影片是芝加哥大學YouTube頻道在2015年上載,主題是《為什麼烏克蘭危機是西方之過》,觀看次數此時急升,自然反映了全球網民對烏克蘭局勢的關心。

影片是以Mearsheimer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在《Foreign Affairs》雜誌發表的文章為基礎的講義。由於內容和反美陣營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逼不得已」論述不謀而合,經常被有心人曲解作為「大外宣」。其實,他真正的建議卻是非常「大美國」的。

基本上,Mearsheimer相信國際秩序就是由幾個大國支配,中型及小型國家只能配合大國的遊戲規則。而大國最大的憂慮,就是「國家安全」。因此,大國之間經常在安全問題上互相競爭,有時這些競爭會導致戰爭發生。在這之上,他深信大國都有其勢力範圍,由於大國對安全問題極度焦慮,確保這些勢力範圍不會被侵蝕掉,幾乎像是大國體內的自然生理反應。他舉例說,美國也不會允許中國拉攏加拿大或墨西哥進入中國勢力範圍內,古巴危機就是活生生的歷史案例。

然後他進一步提出,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如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不停的向烏克蘭發出可加入歐盟/北約/西方陣營的可能性,就是在威脅俄羅斯。基於保全勢力範圍的焦慮,俄羅斯自然會想盡辦法,確保烏克蘭留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從干擾內政到軍事行動(那時是克里米亞)都會使用。他深信西方沒有辦法保證烏克蘭的安全,也不會為烏克蘭出兵,結果反而會讓烏克蘭處於最危險的環境。

因此,Mearsheimer提倡的策略,是不向烏克蘭發出可能加入歐盟或北約的訊息,甚至清楚的表示不會考慮他們的申請,讓烏克蘭「死心」。另一方面,則協助烏克蘭自力更生,發展經濟,成為相對中立的國家,既不參與西方陣營,也和俄羅斯保持一定距離,成為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區。他也覺得,現代俄羅斯並沒有擴張的野心,相信只要俄羅斯確認了烏克蘭不會成為西方陣營成員、不感到威脅,就不會再對區域、甚至全球安全造成影響。他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烏克蘭及其人民的最好出路。值得留意的是,90年代時,他甚至支持烏克蘭保留核武器,以讓烏克蘭用能力保護自己的獨立自主。

因此,Mearsheimer 覺得西方沒有認清這個事實,多次忽視俄羅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的警告,一昧招攬更多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導致烏克蘭陷入這個泥沼之中,所以西方應為烏克蘭危機負責(文章刊出時及發表講義時是指克里米亞危機,但邏輯也適用於現狀)。日前《紐約時報》著名自由派評論員Thomas Friedman撰文,指北約、歐盟對烏克蘭戰爭「也有責任」,基本上就是Mearsheimer理論的延伸。

乍聽之下,Mearsheimer像是投降主義,但其實只是「兩害相權」的計算。

對他來說,美國最大的敵人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所以在烏克蘭的處理上,美國需要更謹慎,因為在不久將來,或許美國還需要和俄羅斯合作,去圍堵中國。而美國的資源,不足以兩面作戰(這是基辛格對美國「聯中制蘇」的教導),如果因為東歐/俄羅斯的不穩定,而被扣在歐洲,會造成在太平洋投入的資源被攤薄,使中國進一步有機可乘。他也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不是互補的夥伴關係,而是天造地設的競爭對手,現在同床異夢,只是時勢所逼。在Mearsheimer的框架中,硬實力比軟實力重要,中國的軟實力很差,但硬實力日漸增長,而日後美國需要和中國一較長短之時,和俄羅斯合作在所難免。如果因為烏克蘭危機處理不當,導致俄羅斯倒向中國,並不符合美國利益。

有趣的是,在2014年3月,Mearsheimer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撰文,題為《對台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被外界總結為「美國棄台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回這篇文章重新溫習,當時我們也曾介紹。後來蔡英文專門「請教」他意何所指,Mearsheimer則多番澄清,說不是勸華府放棄台灣,反而是警告華府「不可以」放棄台灣。日前烏克蘭戰爭爆發後,Mearsheimer更斬釘截鐵表示,美國今後對保衛台灣更沒有任何選擇,一旦中國進攻,美國協防「毫無疑問」。

對於Mearsheimer的框架,自然有很多具啟發性之處,但也有不少盲點。這是典型的菁英主義框架,只有極少數人是「玩家」,中小型國家的自由度非常有限,而民意更是一個相對容易控制的函數。他認為只要不向烏克蘭釋放可以加入歐盟/北約的可能性,烏克蘭內部的西化民意,就自然慢慢消失或減弱。然而現實卻是,烏克蘭人雖然不斷被西方「出賣」,但反俄情緒有增無減;同一狀態,也反映在台灣、香港對中國大陸的態度身上。

Mearsheimer眼中的中小型國家缺乏自主性,只能盡量在大國之間生存下去,因此任何事情都只會想到「大國博弈」。這類思維,其實和中國小粉紅的陰謀論非常相似,例如在他眼中,中國和俄羅斯的任何動作,幾乎都是在對美國的策略做出反應。在這樣的世界觀之下,當然其他大國(俄羅斯、中國)都不會有過錯:「他們只是自然反應而已」。至於他對烏克蘭的主要假設:「烏克蘭成為緩衝區後、俄羅斯就不會有擴張的野心」這個論點,似乎也不一定成立,就像前蘇聯也會出兵芬蘭、阿富汗。

假如現實主義可以解釋一切,其實連美蘇兩國也不可能有崛起的可能。假如以這一套為「真理」,世界就會非常悲慘,也非常缺乏想像。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