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俄烏戰爭尚未平息,不少人擔心中國將來有機會「參考」俄羅斯今次的「特別軍事行動」,不惜一切代價,仍堅持以武力「統一」台灣。由美國政府贊助的非牟利研究組織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近日針對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設計了兵棋推演(war game),其中兩名設計者Jeremy Sepinsky和Sebastian Bae於4月3日在《外交政策》聯名撰文,推測中國武力侵台時可能會發生的4個情景,從而希望台美各方防微杜漸。以下重點很值得關心台灣的朋友注意:

情景1:2030年,北京做出了一個致命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統一台灣。網絡攻擊令台灣陷入黑暗、混亂和恐懼,導彈如雨點般落下,摧毀了台灣的軍事基地和通訊設施。在海上,中國海軍包圍台灣,數百艘登陸艇快速橫越台灣海峽。當美國軍艦駛近時,它們會被大量來自解放軍的導彈、魚雷和無人機攻擊。中國式閃電戰以及美國軍艦被擊沉的短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士氣低落的台灣人拒絕拿起武器,對抗已襲上岸邊的中國軍隊,中國武統台灣迅速成功。

情景2:前半部分與情景1一樣,但美國軍艦能夠為美國受威脅的地區基地(例如沖繩美軍基地)提供重要導彈防衛,並派出遠程轟炸機和製導導彈(guided missiles)摧毀大量接近台灣的登陸艇,為台灣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集結防禦力量,以對抗剩餘已抵達其海岸的中國軍隊,結果陷入長期作戰。

情景3:台灣的防禦力量靠着美國的實力(美國提供的導彈防禦系統和情報支援)抵擋了中國導彈的第一波攻擊。在海上,中國海軍被大批無人潛艇攻擊,導致數百艘登陸艇只能在不受保護的情況下橫越台灣海峽,最終亦被這股看不見的力量(無人潛艇)摧毀。接下來數星期,美國軍艦護送着源源不絕的增援至台灣,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提供的傳感器(sensors)支援下,遠程轟炸機發射的精密導彈,能成功擊沉剩餘嘗試接近台灣的中國艦隊。台灣開始修復基建、並調動後備部隊,從而為接下來的長期抵抗作準備。

情景4:數百艘中國登陸艇無法在港口裝載部隊,必須原地等待進一步命令。大多數針對台灣軍事設施的中國導彈都被台灣的防禦砲台攔截。在海上,台灣先進的機動水雷和高超音速導彈(hypersonic missiles)都令中國海軍嚴重受創、最後成為海上亡魂。美國軍艦則帶領地區盟友(日本等)和合作夥伴,將重要的彈藥、補給和軍事力量送到台灣。台灣基建雖然受損,但仍可成功將部隊和物資迅速送到防禦陣地,可為擊退下一波攻擊作好準備。

作者在文中提到,「有很多理由解釋為何上述的假設情景不會成真」,例如在真實的衝突當中,只需要一個決定,就能完全改變事情發展方向,而真實情況往往有數不清的決定要實行。故此,二人認為兵棋推演的重點,是讓參與者利用和適應當前的軍事學說、策略和力量,並將其應用至未來要面對的問題上,「所以在兵棋推演當中,不要在意輸贏,兵棋推演是關於過程,而不是結果——分析這個過程,能令美軍將失敗轉化為勝利。」

不過,這兩位軍事專家設計的4個情景,皆有一些相同之處,某程度上顥示了台灣的軍事弱點和可加強之處。

4個情景均估計「網絡攻擊使該個島國陷入黑暗、混亂和恐懼」,似乎二人都認為台灣在衝突初期,將完全無法抵抗中國的網絡攻擊,而這個猜測並非毫無理由。根據《自由時報》2019年11月報導,時任行政院資安處長簡宏偉曾表示,台灣政府網絡每月平均受到約3千萬次的攻擊,推測當中有一半來自中國。長期的網絡攻擊能令中國「真.網軍」熟習台灣政府的資安系統,當台海衝突發生時,就容易在短時間內入侵台灣網絡,造成「黑暗、混亂和恐懼」。因此強化網戰能力,粉碎大外宣和失敗主義,已經是台方當務之急。

至於成功暫時擊退解放軍的情景3和情景4,皆有提到「不對稱戰力」(無人潛艇和機動水雷),即避免與對方的強點對抗,而是運用自己的優勢,攻擊對方弱點。台灣的軍備和軍人數目均遠遠不及中國,但若果活用「不對稱戰力」拖延戰爭,令國際社會有足夠時間作出回應,就有可能守住灘頭,等待美國或日本前來支援,或與中國進行談判。情況類似於人數較少的烏克蘭軍民,以歐美提供的先進武器,成功抵抗裝備落後、但人數較多的俄軍,最終使得戰況拉成均勢,而非本來預測的俄軍一面倒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4個情景都認為美軍會介入台海衝突。但美國屆時會否真的協防台灣,以及協防的程度有多大,其實亦充滿變數。假如美國拒絕協防台灣,或只提供非軍事支援,台灣的軍民就很有可能因缺乏強援而士氣低落,最後出現情景1提到的「拒絕拿起武器對抗中國軍隊」之畫面。即使其他盟友如歐洲願意提供軍事支援,亦只會出現如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報告提過的「遠水不能救近火」。故此,對台灣政府而言,如何確保在台海衝突發生時,可獲得美國適切的支援,一直是最切身的外交和軍事課題。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