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有意以約430億美元金額全面收購Twitter,並打算將這家社交媒體公司改為名下公司後,激起千重浪。特別是他明言要改變Twitter政策,恢復特朗普等因為「違反規程」被封閉的帳戶,更可能根本扭轉未來的社交媒體規範。《紐約時報》翌日以《Elon Musk Is a Digital Citizen Kane》為題評論,這是很有趣的切入點,值得我們回顧誰是「Citizen Kane」。

「Citizen Kane」其實是指194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大國民》。這電影十分經典,不但在美國電影學會1998年評選的「百年百大電影」名列榜首,更被不少影評人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電影。電影主角凱恩(Charles Foster Kane)和馬斯克之間,也確實有一定可比之處。

在電影中,成年後的凱恩富可敵國,屬世上最有錢的人之一;單憑財富這一點,現時屬全球首富的馬斯克有過之而無不及。獲得財產控制權後,凱恩開始完全控制旗下的《紐約問事報》,要求報章嚴格遵從他的編採方向。馬斯克亦有相似計劃,打算私有化Twitter,從而可全面控制這家社交媒體公司。

但儘管二人都想對旗下媒體擁有絕對控制權,但目的仍有不同:凱恩是想開展以渲染和誇張手法進行報導、從而可刺激銷量的「黃色新聞」事業,同時希望影響當時的政治生態,以令自己獲利。馬斯克的目標則似乎較為單純、也較為崇高,只是想把twitter改造為心目中的言論完全不受限制的平台,這方面的願景,和特朗普醞釀中的新媒體幾乎完全一樣。

在現實中,馬斯克並非世家出身,成年後經過多番打拼,例如成為Tesla合夥創始人,才獲得現時的財富。相反,凱恩大部分的資產都來自母親留下的金礦,以及得益於監護人銀行家的妥善經營。二人「母蔭」不同,對他們的金錢觀帶來不少影響:凱恩曾提到可任由《紐約問事報》蝕錢,自己亦長期居於豪宅內;馬斯克則寧願將金錢投資在SpaceX一類項目,並居於400平方呎的可拖動組合屋內,以保持「貼地」。

此外,馬斯克(暫時)仍無意親手參與政治,仍然醉心經營Tesla和SpaceX的業務,以及投資其他新創產業。他要收購Twitter,似乎是不滿Twitter有關言論自由的限制,多於希望藉此拓展政治影響力。凱恩的政治野心則直接得多,不但曾參選紐約州州長,更會刻意利用旗下報章,來增加自己的政治和社會影響力。不過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其實遠超國界,假如業務拓展下去,那是另一個層面的星際領袖,卻也根本不用經營低層次的選舉了。

Reference: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20415/elon-musk-is-a-digital-citizen-kane/

Files

Comments

Chor Gor

馬斯克似乎有更宏大、更劃時代嘅計劃係需要社交媒體

Good Year

Tony stark 真人版

City Cat

Starlink 及 SpaceX 已經涉及軍事、政界。若馬斯克走錯一步,足以影響及改變現今世界。

Satoshi Nakamoto

某 kol 雖然最近口沒遮攔,四圍捉「鬼」,但距講過,現時社交媒體盈利過分依靠廣告,以及實質性壟斷已影響言論自由,的確係個大問題。希望真係可以改變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