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以下文章是在我的一位在澳洲的中國朋友聯同他上海的朋友一起撰寫, 據聞那位朋友已經被約談,文章在微信也已被「和諧」。 我將文章整理,讓大家可以看一看在中國內不同意見的聲音。

以下是原文:

居民足不出戶,把大部分人口都關在家裡,這種封城一旦實施,等於把正常的社會運轉都停止下來,導致不可預測的風險。一些宣傳說,先讓別的國家冒險,中國看看情況再說。但實際上,其他所有國家走的是普通的道路,完全可以預測的道路。現在冒險的是中國,在做前所未有的實驗的是中國。這種頻繁封城,而且是讓大城市的大多數居民足不出戶的封城,才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有未有的實驗。由此帶來的種種後果,引發的連鎖反應,才是難以預料的。

對如此措施,如此巨大的風險,大部分人居然毫無感覺,不以為意,這倒是讓我很費解的。本來封城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現在居然頻繁發生,這確實超出我的認知能力。每次封城,從武漢到西安,到長春,再到上海,都是一片亂象。至於瑞麗等小城的慘苦就不必說了。有些人還在糾纏什麼基層組織不強,什麼常規能力和應急能力不對等,什麼居民自治能力不足等等。這些人的說法,類似於先把一個人捆綁起來,然後指責這個人運動能力不強。任何城市的管理能力,都先要以城市中足夠數量的居民能夠活動為前提。大部分人都被封在家裡,還奢談什麼基層組織,什麼常規能力應急能力。這真是何不食肉糜了。應急能力,那也是遇到災害,居民的力量能夠被調動,才應急得起來。把大部分人都封鎖起來,就別妄談這個能力,那個能力了。被一些人當成楷模的深圳,深圳自己的說法是讓城市慢下來,從始至終就沒有說是封城。

保障物資供應的社會運行系統也仍舊維持運轉,快遞、超市、農貿市場都繼續運行,包括一些企業也依舊維持生產。上海本來大概也是打算如此,所以之前反覆闢謠不會封城。在發佈會上也態度明確說不會封城。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突然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突然採取了更嚴厲的封控措施。於是就出現了之後的種種亂象。僅僅是混亂也就算了,封城也必然伴隨人道主義災難。一座兩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吃飯就不是小問題,更別說還有各種生活必須。把維繫這兩千五百萬人口生活供應的正常管道打斷,指望臨時指派的居委會和志願者去供應這兩千五百萬人口,這怎麼可能不出亂子?把兩千五百萬人口的城市就這麼封起來,要求居民足不出戶,這是瘋狂的社會實驗。

我孤陋寡聞,人類歷史上以前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世界上其他國家做過這樣的事情嗎?我好像沒有聽說過。即便古代所謂封城,大概也就是城內外的交通阻斷隔絕,而不是大部分居民足不出戶。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的,現在就發生了。想像力有限的人,對這樣的實驗,想都不敢想。 但卻就這樣實施了!實際情況,也正如現在看到的,上海這樣一個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居然出現了個別居民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發生困難的情況。在網路發聲的還是年輕人居多,一些不會用手機的孤寡老人,面臨的局面應該不會太好。這還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兩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患有各種慢性病,急性病數量的人數也是很龐大的。

正常時期上海平均一個月累計就有兩千萬的診療人次,二十一萬台手術。現在醫療資源都用在新冠防疫,醫護大部分被抽調去做核酸,去看守新冠無癥狀或輕症,其他的看病需求被壓縮到最低限度,由此必然會造成死亡率的上升。根據新聞報導,上海有癌症病人四十九萬人。按全國平均數計算,對應於上海的人口規模,腦卒中加冠心病加心力衰竭加起來可達五十多萬人,高血壓五百多萬人, 糖尿病三百多萬人,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一萬四千多人。僅按以上數據,就算不考慮高血壓,也有四百萬需要不間斷藥物和治療才能保障生命的人數。

這四百萬人在封城期間是得不到足夠醫療照護的,造成的死亡率上升不會是一個小數位。按上海統計年鑒,各種疾病造成的死亡原因中:循環系統(主要是心血管疾病)佔據43% ,腫瘤佔據31% ,呼吸系統佔據6.5% ,內分泌營養代謝病(應該包括糖尿病、痛風、甲狀腺疾病,各種營養不良)佔據5.8%。2019年,上海人口死亡12.52萬人,死亡率千分之8.54;2020年上海人口死亡13.06萬人,死亡率千分之8.87。平均每個月死一萬多人,每天死亡三百五十多人。 2020年比2019年多死五千四百人,2020年上海只是年初限制過一段時間居民活動,當然這多死的五千多人可能僅是一種統計波動(比如到了年齡的老人更多),並不一定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但像現在這樣大規模封城的情況,佔據疾病死亡近80%的心血管和腫瘤和內分泌代謝疾病,病患死亡率的上升是必然的。

看見有宣傳說,現在的防疫措施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但實際封城是很大的代價,並不能說成很小的代價。不但是巨大的經濟損失的代價,也是人命損失上的代價。 各種需要治療的慢性病,急性病患者不會因為封城就憑空消失。對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而言,在網路發聲的人,被人注意到的,只不過是浮在冰山上的一角而已。還有人說,如果不採取封城措施,病毒傳播徹底擴散開來,醫療擠兌,這些病患也一樣得不到足夠的治療。這些人的說法完全是想當然。

以香港情況而論,起初傳言香港會採取和內地一樣的措施,香港出現恐慌性醫療擠兌,這段時期每日死亡人數不斷攀升。3月11日達到高峰 294人。後來香港宣佈可以居家隔離,尤其是3月22日宣佈,不推行全民核酸。這也意味著香港不會採取類似大陸那樣的用全民核酸,封社區,封城的模式來應對疫情。在許多人看來,這代表香港躺平,代表疫情失控,代表香港所有人都會感染病毒,出現遠比封城更嚴重的醫療擠兌。而事實恰恰相反,徹底放棄以封城模式應對疫情之後,香港疫情形勢不斷好轉,死亡人數迅速下降。也沒有出現一些人想像中的醫療擠兌。在Omicron病毒的情況下,放棄封城,是讓醫療擠兌消失,而不是相反。

按照香港大學醫學院金冬雁教授等人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2022年初香港第五輪新冠疫情的經驗教訓》一文,其中列舉的第五條教訓「疫情暴發以來任何時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一共不超過300人。只要資源調配適當合理,只要取得公眾的理解與支援,香港醫療系統不應崩潰也沒有崩潰。絕大多數輕症患者不需要特別的醫療照護。即使是有高危因素而留院觀察的病人,多數也只是以防萬一。 」即便按上海人口是香港的四倍(實際上只是三倍多)來計算,即便上海的疫情以香港那種速度傳播,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新冠造成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一千兩百人。(而按現在公佈出來的重症數位比率,實際當然還要低。 )

而上海擁有的病床數量是十五萬六千多,ICU病床數量也在一千或兩千以上,足夠在不影響正常醫療的情況下,收治新冠病人而不會發生任何醫療擠兌。有一篇文章論證封城式防疫合理,說是參考香港的數據,如果讓輕症和無癥狀居家,不採取居民禁足的手段,至少導致百分之十的醫療資源被新冠佔據,而這樣的醫療擠兌是不可承受。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不能和新加坡、日本之類相比。許多人為這個文章的說法叫好。 按這篇文章自己論證的數據,不採取極端防控,只有百分之十的醫療資源被新冠佔用。 而實際上採取目前這種極端防控措施,導致遠超出平時的醫療資源被新冠擠兌佔用。 如果把不斷封城的代價計算進去,只怕超出百分之兩千的資源都被用於新冠了,而且大部分資源都是浪費在毫無癥狀的健康人身上。

按上海統計年鑒,2019年上海的衛生總費用2532億元,封城十五天,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就超過全年所有的衛生總費用了。封城會帶來管理混亂,帶來居民生活保障問題,帶來最嚴重的醫療擠兌,以及隨之而來的人道主義災難。封城,尤其是對居民禁足的封城,本來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卻如此頻繁發生。光是今年以來,受關注的大城市就有西安封城、長春封城,然後是上海封城。至於其他規模小的城市,比如瑞麗前後不知道封了多長時間,還有廣西一些邊境城市,這幾天又傳出太原開始封控部分社區。

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採取這種措施,而唯獨中國採取這種措施。

是其他國家都不尊重科學,不尊重規律,是其他國家都無能嗎?

我很願意相信中國最科學,中國最尊重規律,中國的能力最強。

但真把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都看成傻子,或都看成低能兒,似乎究竟是有些武斷了,有些太過於自信了。即便不和其他國家相比,就是中國跟臺灣相比,臺灣去年也出現過疫情短時間內破防,大規模傳播的情況。那時候在臺灣流行的是比武漢時期的新冠毒株傳播性更強的Delta病毒,爆發的規模也不小,傳播力還更強。按照許多人的主觀想像,大概臺灣也只有採取最嚴厲的封城措施,才能控制住疫情。但實際上,當時台灣沒有採用封社區,更沒有封城的做法,僅僅是隔離感染者和密接。

對百姓生活的干擾做到了最小。

當時大陸的報導和評論大多嘲笑臺灣的做法,說臺灣不抄大陸的作業,就會變得和印度一樣,屍橫遍野。但結果是,臺灣控制住了疫情,不僅控制住了疫情,而且用溫和手段同樣實行了清零。維持的時間甚至比大陸嚴防死守支撐的時間更長久。

直到現在這波Omicron流行。

現在臺灣也確實做不到清零,但也並沒有比封城中的上海疫情更嚴重。當然,你可以說台灣沒有全民核酸,真實感染數未必一直有數字顯示的這麼低。

但防疫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是為防而防,為了追求絕對意義上的感染為零?

不就是減少住院和死亡嗎?

如果臺灣在沒有封小區的情況,沒有株連式防疫的情況下,也能控制住疫情,在長時間內住院率和死亡率沒發生明顯波動。那就說明這種防疫是成功的,科學的,而且花費的代價遠比大陸動不動全民核酸,封社區,封城要小得多。臺灣在去年疫情爆發過的情況,經濟增長依舊取得6.28%。臺灣人均GDP是大陸的2.6倍,這個增長比大陸的百分之八其實成色更高,能有這樣高經濟增長率,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有人會說本來大陸推行的這種防疫政策,並不必然要封城,封封社區就足夠了。都是上海地方太無能,上海出了紕漏,才導致程度如此嚴重的封城,都是上海拖了後腿,壞了事。先不說這種說法本身不符合事實,畢竟在上海之前面就有不少城市封城了。就請這麼說的人,思考一下,如果一種政策,需要始終繃緊神經,不斷嚴防死守,才能不出紕漏。 那是可持續的呢嗎?

持續的時間越長,不出紕漏才成為極小概率事件,這才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許多人糾結在清零派和共存派的對立,但實際上我不是清零派,也不是共存派,只是反自殘派。如果能以不自殘的方式清零,那我支援。按現在思路,封城永遠不是什麼一次性就結束的,而是永遠可以一輪輪的封下去。按下葫蘆浮起瓢,這個地方平息,那個地方又冒出來,甚至同時多個地方冒出來。病毒的傳染性越來越強,防控措施又不得不變得更加極端,如此往復,惡性循環。(而事實上,以前病毒傳染性不算太強,可以用溫和方式防住,卻從一開始就採取了極端方式。)

如果說能給出明確的路線圖,定出明確的時間計劃表,開誠布公,說多長時間可以完成老弱病的疫苗加強針接種。這也算一回事。 現在呢,似乎永遠是把未來寄託在不可知上,寄希望病毒突然消失,或者寄希望於某種大陸自己研製出來的強力疫苗。 至於具體是什麼時候,那誰都說不出來。另外不停的全民核酸也是令人費解的,和封城的措施也自相矛盾。如果覺得全民核酸這種程度的人群聚集不會造成病毒傳染擴散,人群的紀律和秩序完全可以充分信任,那就根本沒必要封社區,封城。充其量類似2020年初,非必要不上街不就可以。

如果覺得非要嚴厲到讓居民足不出戶這種程度才能放心,那就不應該搞人群聚集的全民核酸。世界其他任何國家,也沒有一個是採取類似中國這樣來全民核酸的。

(待續)

Files

Comments

Dxv

作者有三個誤點 : 一,對受眾期望太高 二,低估掌權者慾權上癮的程度 三,工具及手法不當 (方法論及邏輯對共產黨來說只是詭辯的口頭禪而已,邏輯思維有效就不會有共產黨了)

Thomas W

近兩年寫了不少文字,但肉身在牆內,大多不便發布。有時效性的偶爾會發給Simon,但更多的擺櫃桶底。明知政權如此,無謂惹禍上身。 祝作者平安

Weeky Wong

理據充份的長文,列舉的數字已説明了很多,期待讀完剩餘部份。

Henry Tsui

德國九流經濟學生老馬老恩 拖中華民族入萬尺深淵近百年 今天有小学甴踩多兩腳 全力搞支爆 祝佢大竟功成!

Alvin

疫情本來就是人禍

Gary Kwong

防疫的目的當然是「防」止聖上染「疫」啦;所以蟻民必須「清零」呢。

簡單而言,最上面條友只要唔好扮專家,交畀真專家做,已經可以完結整個疫情週期,邊洗搞咁多野。

小熊分析員

分段是個好東西,請善用分段,睇得好辛苦。

George

The above points in this post make perfect sense if a cost-and-benefit analysis is confined only to the scope of scientific-based covid measures. In a free society, these draconian measures will no doubt bring into tons of cockeyed and ham-handed outcomes as well as sharp criticism. Yet can the populace 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claim for sure that zero covid is the real objective of the Chinese leaders with no other hidden agendas? If strenuous efforts in achieving this goal - where the definition of “zero” is of dynamic variations over time - were made in one city after another throughout the pandemic so to disguise an ulterior motive, would this be a groundwork established for reinforcing the idea that authority has to be centralized with an infallible leader at the top and iron lines of authority flowing downward with no roll back on a local level and for displaying its ability that self-determination or objection to decree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an be brought to its knees? If we viewed the ongoing lockdown policy as a rehearsal for uprooting all toxic seeds in the society, namely social trust and well-connectedness among people that are seen to be catalysts for causing any jitters and chaos during the cross-strait unification by force, would it offer us a clear-headed lens to see through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zero covid policy? If this conjecture holds, no major city is exception. The question is therefore not whether HK will be all in place for the upcoming rehearsal but whether it'll be tested sooner or later than Beijing.

charles oreo

"大部分人居然毫無感覺,不以為意,這倒是讓我很費解的"...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有長春圍城的先例,這算什麼呢。和一個evil regime, 討論理性,科學, 人性是癡心。無數的哀號冷血之下,大部分人是綿羊般的馴服以及斯德哥爾摩的“fantasy". 這樣的事情只能發生在這個民族的身上,沒有解,因為每個人都有罪,都曾經和邪惡的政權媾和。我的基督教朋友說,這也是上帝的審判。幾年前的香港抗爭,大部分大陸民眾謾罵嘲諷,今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未必不是“求仁得仁”。 政權得以維繫,靠的是自殘互害,和實在不行找一替罪羊的“數次脫身”。這樣的民眾deserve 這樣的governance. sadly, 幾千年過去,人本,人文,人性在這個民族身上越來越罕有, there is no hope unless repentance, reflection.

James Green

古有人問,自由是很好,但能當飯吃嗎? 今天中國大陸示範給世人看,沒有自由,確是沒飯吃。

Chris Chan

已經唔係要控制疫情,而係做大型社會實驗。實驗如果中國受到國際制裁(有如俄羅斯現況),依靠封城可唔可有效壓制反對聲音同阻止暴亂。 而依家實驗證明,就算無飯食,中國人都組織唔到大型反抗活動,中共領導層放心晒。 上海做完實驗都好,都會繼續係唔同地方繼續做呢個社會實驗。

Joseph Chui

1958/59「四清運動」,結果如何,歷史已有公論。2022「清靈運動」千祈唔好俾佢停,跟黨走聽黨話,一定有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