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短評🇭🇷🇸🇪🇫🇮】為何克羅地亞又忽然反對瑞典、芬蘭加入北約? (Patreon)
Content
繼土耳其埃爾多安表態反對瑞典、芬蘭加入北約,乘機「勒索」外,東歐小國克羅地亞也有樣學樣,總統米拉諾維奇(Zoran Milanović)忽然又說反對兩國加入,而且明擺著是要和北約領袖討價還價,明言和瑞典、芬蘭無關。
土耳其還好歹製造了一些藉口,例如北歐國家收容土耳其眼中的「恐怖份子」,或北約擴張會刺激俄羅斯、從而為土耳其帶來危機等。但克羅地亞連這類理由也提不上檯面,就顯得更奇怪。
米拉諾維奇的官方說法,是說為了向波斯尼亞穆斯林施壓。正如我們從前介紹過,波斯尼亞內戰結束後,國內三大族群實施「一國三制」,但只有兩個政治實體:「塞族共和國」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聯邦」,後者就是穆斯林與克羅地亞人戰時和解後建立的聯盟。但近年這個聯盟內部關係破裂,早年兩族也打過內戰,佔少數的波斯尼亞克羅地亞人因此希望建立波斯尼亞內部的第三個政治實體,而被穆斯林否決。境外的克羅地亞總統就認為是時候為同胞出頭,加上俄羅斯正慫恿「塞族共和國」再啟內戰,可能又會分裂出去,因此及早令波斯尼亞克羅地亞人加強實力,也是防微杜漸。
問題是波斯尼亞又不是北約、歐盟成員國,克羅地亞要勒索北約,從而令美國、德國、法國等向波斯尼亞穆斯林施壓,這是非常、非常迂迴的邏輯。他說從土耳其的行為受到「啟發」,希望捍衛「大克羅地亞權益」,但土耳其畢竟是北約軍隊人數第二大國、地緣政治位置重要,加上代表穆斯林世界,確實具有和美國討價還價的實力。而克羅地亞不過2009年才加入北約,飾演的是「被保護」的角色,對北約貢獻非常有限,此刻走出來「講數」,就完全不合外交江湖規矩。
更何況克羅地亞總統不是埃爾多安,沒有獨裁決定的能力,這決定又得不到國內總理、外長、國會支持。而負責決定是否接納瑞典、芬蘭加入的是國會,簽約的是外交部排除的駐北約代表,根本無需理會總統意見。這是無緣無故製造內部矛盾,就像早前立陶宛總統、總理對「台灣辦事處」公然有不同意見一樣,但後者畢竟還有中國因素可解釋,克羅地亞卻是莫名其妙。
再退一萬步,歐洲各國一直抗拒超越國界的「大塞爾維亞」、「大克羅地亞」等民族主義主張,這就像俄羅斯甚麼都是以「保護僑民」干涉別國內政一樣,後患無窮。米拉諾維奇如此講數,恐怕得不償失。唯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這位總統只在乎選票,認為這民粹態度能令自己成為民族英雄,但他並非政治素人,而是曾任總理、從政經驗豐富的老手,如此大動作很不符合這類人物的設定。說到底,他究竟打的是甚麼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