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遊記 🇬🇧】牛津大學 Ashmolean 博物館脫胎換骨,更勝大英博物館 (Patreon)
Content
牛津大學的寶藏、英國最古老的私人博物館 Ashmolean 近年花了過億鎊翻新。這次是我首次回去參觀,有點驚為天人,和昔日的回憶,幾乎是完全兩回事。
記得從前到這個博物館的感覺,不過是一個「很棒的地區博物館」,而英國每一個地方都有很不錯的歷史博物館,展品隨隨便便都有國寶級文物,單是有埃及木乃伊的就有不少,藏品也各有特色。當時的Ashmolean 博物館策展得枯燥乏味,就是一個櫃接一個櫃,一些介紹還是使用百年前的手寫英文,很難看到重點,也沒有太完整的系統。就算是「鎮館之寶」:英格蘭阿佛列大王的珠寶,也要很辛苦的去尋找出來。而且展區之間相互斷裂,就像歷史教科書,總之是沒有太多人的溫度。
現在這個新館,除了入口,卻完全令人認不出來是用一個館:面積變成昔日的雙倍,多了幾十個展室,各有不同室溫,而且有很多互動內容,講述不同展區之間的相互關連;至於重點展品,更有非常顯眼的展示。例如身為牛津舊生的阿拉伯勞倫斯穿著的阿拉伯袍,就有一整個櫥窗展現;而他從阿拉伯帶過來、放在自家裝飾的整道阿拉伯大門,昔日沒有位置陳列,現在就堂而皇之震撼登場。
近年最令我覺得眼前一亮的博物館,除了介紹過的阿布達比羅浮宮,就是翻新後的Ashmolean。
似乎負責改造Ashmolean的人有很大的野心,甚至是要取代大英博物館,成為英國第一。觀乎近年很多網上討論這兩個館哪個更值得去,顯見這個目的已經完全達到。
嚴格而言,Ashmolean的藏品含金量是略為不及大英博物館的,但現代的策展方式,卻讓遊客更容易認真詳細參觀,這已經是難以比較的優勢。而且 Ashmolean 的藏品對現代性更能兼顧,更能體現古今的對話,例如入面會有克里特島米諾迷宮的牛頭人身神話陶瓷,不遠處卻收藏了黃永玉畫的、文革期間因此被批鬥的貓頭鷹真跡。大英博物館不少文物來歷並不光彩,Ashmolean 的每一件藏品,卻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捐出來,所以捐贈過程本身,已經是collectors的歷史。
大英博物館通常會highlight 已經非常有名的藏品,例如埃及的羅塞塔石碑、巴比倫文明大門等,Ashmolean 卻有野心要點石成金,將一些本來不是最著名的文物重點推介,賦予全新意義。例如入面收藏了一副江戶時代日本武士的全副盔甲,頭盔則來自安土桃山時代,博物館並沒有說明盔甲的主人有何重要性,但贈送的人是日皇裕仁的弟弟秩父宮雍仁親王,而他本人也是牛津大學舊生,一直反對對德結盟,在英日同盟終結後依然是親英美派,這份淵源,就賦予了文物額外的傳奇。
我用了三天,也只是看完了一小部份,下次有空,會再詳細慢慢看。
▶️ 我的私人博物館,幾時可以開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dP8rk4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