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英加美澳移民政策:一起前瞻兩種大熔爐的化學作用 (Patreon)
Content
不少人閱讀各國移民政策時,往往從純粹自利的出發點,思考哪裏容易入籍、哪裏比較優惠之類。但其實其他國家為什麼接收「移民」,怎樣讓移民擁抱自己的身份認同、而不會與原有認同構成衝突,是非常深奧的學問。如果不思考清楚,身處這個時代,往往難以自處,也不能明白這個世界究竟張力何在。
這裏介紹過很多次,美國、加拿大、澳洲(還有近年的英國)這類鼓勵移民歸化入籍的國家,依靠的不是中國那類血緣主導的向心力(否則早就四分五裂),而是通過擁抱共同的核心價值,去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這就是所謂「大熔爐」,或曰「civic nationalism」。
但與此同時,新移民並非唯一要被「熔」的一群。在西方社會,隨著自由主義大盛,各種各樣的身份認同,都爭取平權,是為「政治正確觀」。於是,西方領袖就要面對世紀抉擇:應該維持自身昔日多少建基於血緣、宗教、文化的身份認同?還是全面擁抱塑造新認同的「政治正確」?因為種種原因,其實他們已經選擇了後者。
這是兵行險著:若果不得其法,這一套經常矯枉過正,帶來社會新的撕裂。但如果達到效果,任何族群、宗教、性別、性取向的人,在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都感到如魚得水,這些國家的向心力,理應大增。
幾十年前如果移民去到西方,正如藍絲群組常常宣傳,「充滿歧視」,某程度上,這並非謊言。但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新移民去到上述國家如果遇到歧視,隨時是可以獲取賠償的官司,要融入當地社會的難度,已經大大減少。
為什麼西方國家要這樣?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單靠血緣、宗教、甚至文化,來與中國這類舉國體制的國家競爭,一來人口不夠,二來就變成文明衝突。
但只要繼續保持文明的核心價值,同時有了安穩的機制,大幅度消化任何身份認同,包括新移民,也包括性別、性傾向等,只要完成痛苦的手術,就可以脫胎換骨。
至於對手中國的意識形態,兩方面都不可能比併:這種獨裁國家永遠只能以政權的利益為依歸,沒有任何價值觀可言;而這種以「愛國主義」煽動仇恨的國家,只懂得強迫任何文化都要跟隨自己的單一主流基準,而沒有任何其他選擇,也不可能令其他身份認同心悅誠服的加盟。
中國應該也知道上述局限,而且永不可能破解。於是,就唯有趁目前還有一些優勢,宣傳「東升西降」,盡力在西方兩個大熔爐未完全完成之前,盡力在對手內部挑撥離間、製造人家的內部矛盾,例如深化左翼和右翼之間的裂痕。但只要西方的手術完成,任何有獨立思考的人會選擇生活在哪個陣營,就沒有懸念。
打算離開香港的朋友,必須知道離開的,不是一個地方、一個國家,而是一個上述性質的「封閉文明體系」,走去另一個上述兩大熔爐交集的「開放文明體系」。如果自身行為,反而證明自己更適合前者,那在人在己,都是莫大諷刺。
▶️ 加拿大極大幅度放寬「香港救生艇」移民門檻「搶人才」,加拿大家和總幹事Dr Anna Wong:沒有想過加拿大政府會這樣慷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EHgge7m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