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回憶 600】當升中試尖子不愛讀書 (Patreon)
Content
六叔讀皇仁時啟蒙那位他醉心模型的師兄,本身更是一個傳奇,在他的年代非常有個人風格,聽其他師兄談起,依然津津樂道。這裏介紹過很多皇仁傳統精英,而我的家庭大概也是以那個方向為 role model,但這位師兄完全是反其道而行,卻可能活得更精采。
這位師兄名叫符世仰(David Foo),家庭是來到香港的台灣人,也是住在跑馬地、即六叔家附近,六叔入學時的飛機模型會會長,比他高三屆(而那個會的台柱,基本上就是他們兩個人),所以讀書時他們非常相熟。
這位符師兄來到香港時,根本不懂英文,但考入皇仁時,在升中試排名全香港第八,中英數一共有111分,可見他很有學習天份。這種成績通常會成為中學狀元,然後出國留學,而同屆同學本來也是這樣期許他。
但他不愛讀書,而且不大喜歡皇仁,覺得那種精英主義的讀書氣氛,和他的愛好格格不入。於是他全副心機都放在研究模型、學術地研究模型,這方面,很快就成為全港模型界的大師。除了在全港比賽屢獲大獎、壟斷幾年冠軍,他曾很自豪的說憑自己對模型的研究,很有信心如果全香港的人都用同一張紙去放飛機,他的一定飛得最遠。
聽來似是很簡單,但真的要付諸實行,可就牽涉大學問。
但他在校內的學術成績,就一落千丈。
自從中一之後,據說每年這位本來全港總成績排名頭十名的尖子,校內都只是非常勉強才可以升班。到了會考,據說他也只有中英數合格。同學取笑這位模型大師讀了五年中學,也是停留在升中試的水平,完全沒有進步過。但他不在乎,因為他根本不喜歡讀書,或根本不喜歡香港主流社會那樣讀書。之後他到了美國升學,讀他喜歡的藝術,才是如魚得水。
這令我想起在我的年代,有一位大我一年的師兄,他剛升上中一時是馬禮遜獎學金得主。在皇仁獎學金當中,馬禮遜獎學金無論是榮譽、還是金錢,都是最高的一項,錢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百多年前的馬禮遜基金會,每級考前五名才會得到這個獎學金,到了中六、中七的 Senior Morrison Scholars 名字,還會刻上學校禮堂的牌匾(我父親的名字就在這個牌匾上)。
印象中,這位師兄中一時考全級第三,人非常聰明,但逐漸發現讀書沒有意義,開始尋求各種各樣的興趣,例如賽馬,然後以學術方式進行研究。成績逐漸變成最底層,而他毫不在乎。畢業之後,他活躍社運圈子,雖然走了一條和傳統精英截然不同的路,但找到自己的價值,就是最大成就。
▶️ 畢華流《主席手記》「小蔡」蔡錦源編導:那些年的中學生涯,其實是在溫室長大(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3PAaBv2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