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時空🇦🇫🇺🇸】拜登的滑鐵盧:在阿富汗如何失算? (Patreon)
Content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原訂計劃是在8月31日全撤,以為阿富汗政府軍起碼可以守一、兩年,怎知道美軍還未走,塔利班已經攻陷全國,舉世譁然。美國撤軍符合正常計算的美國戰略利益,但撤退得如此窩囊,負責執行的人員、與及總指揮的拜登,實在難辭其咎。美國中期選舉在即,拜登政府肯定被要求問責。
拜登的強項理應是外交,長期在國會的外交事務委員會,然後在副總統任內,也多與各國元首打交道。阿富汗現任總統甘尼本來就是美國精英圈子中人,曾在華盛頓名校Johns Hopkins大學任教,拜登對他應該非常熟悉。如此結局,百辭莫辯。
不少人把2021年的喀布爾淪陷,和1975年的西貢淪陷相提並論。其實,美國從越南撤軍是在1973年,之前還簽了條約、雙方還拿了諾貝爾和平獎,一切都有一定部署,南越軍隊好歹也守了兩年才覆亡。不像阿富汗軍隊,美軍還在就守不住,全境失陷不到20日,而且幾乎是不戰而降。換句話說,這次的震撼,更大。
美國的錯誤計算包括哪些?
1. 現政府的戰意:美國以為他們有了精良武器,和既得利益,就算不為民主理念而戰,也會為利益而戰。殊不知阿富汗政府只是一個空架子,各地掌握實權的都是軍閥,眼見美國離開,向塔利班投誠反而是保住利益的方式。而塔利班本來就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招降納叛經驗老到,而且比美國更懂國情。
2. 塔利班的情報:塔利班早就控制全國農村,採取「農村包圍城市」戰術,但美國沒有預計他們有實力同步「解放」全國各大城市,明顯對塔利班的部署、軍力和情報能力,還是過份低估。相信美國很依靠「帶路人」提供情報,但這些人要麼是兩面派,要麼自己也搞不清塔利班的真相,令美國作出研判時所託非人。
3. 盟友的分工:美軍撤退前,絕大多數盟友都已經跟隨美國決定撤走,卻沒有想到留下誰來善後;而美國假定阿富汗政府軍可以直接承擔美軍工作,嚴重忽略了和阿富汗地方武裝的整合。結果美軍遺留的大量權力真空根本無人接手,塔利班幾乎直接繼承一切。
4. 輿論戰:塔利班在過去一年多,已經為兵不血刃解放全國製作了大量文宣,但阿富汗政府軍一方,卻毫無激勵士氣的舉動,讓人有坐以待斃的感覺。而塔利班的宣傳越來越進步,也懂得使用網絡、智能手機,無論背後有沒有巴基斯坦、俄羅斯、甚至中國的指導,都比政府軍一方宣傳「落地」。但美軍似乎對這些不屑一顧。
5. 外交戰:美國固然一直拉攏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和談,但沒有留神塔利班在談判期間,卻不斷擴大統一戰線,把參與談判的沙特、阿聯酋、乃至卡塔爾等,都變成自己的支持者;而本來教義相沖的伊朗,也因為有了美國這個共同敵人、和俄羅斯這個背後大佬,而成了盟友。美國本來期望過中國協助維持穩定,想不到中國索性豁出去,主動承認塔利班,令塔利班得到主流國際社會認受。美國本來也許相信,政府軍最不濟也能維持10%土地,維持分治局面,現在卻只能選擇是否承認塔利班政府,非常被動。
6. 天氣:是的,塔利班全速推進,部份受惠於沙塵暴,令美國空軍未能掩護阿富汗政府軍作戰。我們不知道是塔利班能夠預知天文地理,還是剛好天時地利,反正美國完全沒有這方面的估算,則是事實。
本來拜登的開局並不錯,從阿富汗撤軍本來也以為是外交得分之舉,集中資源對付中俄應會得到人民支持。但現在落敗得如此難看,塔利班在美軍還在時「解放」全國、而不是在美軍走後才戰勝,宣傳下,就會成為「直接擊敗美軍」。這一役,肯定是拜登就職以來的最大挑戰,假如處理不好,黨內外挑戰者從此就會把他視為跛腳鴨,再要處理中俄等大國時氣勢全失,一切就不能回頭了。